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365天.天天靜思語 (上卷)
  365天,天天法語浸潤
  勤耕福田
  真空生妙有
  定心定力,安住心思
  與人、事、世無爭
  凡聖之別
  簡單的妙法
  紓解人事壓力的方法
  領略大地之美
  持戒真義
  學佛學清淨
  不妄想,盡本分得本事
  心寬天地寬
  四季輪轉中的「無常」
  中道
  物質有生滅,慧命永恆生相續
  不求事事如意
  心念如網
  缺角的杯子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道侶叢書 / 365天.天天靜思語 (上卷)
  中道
五月十八日

不執著「有」,以免自私自利,亦不執著「空」,以免消極避世;從無所求的利他行為中成就永恆的慧命,才是合乎中道的真理。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行中道的玫瑰花

一朵玫瑰花吸引我的注意力;中間色調,花色不豔,古典雅致。它在對我說法呢——力行中道,才是解脫。

在《雜阿含經卷九.二五四》記錄了二十億耳精進故事——

二十億耳尊者非常精進用功,卻一直未能解脫煩惱,因而起了退心。佛陀知道他心中想法,於是請人把二十億耳叫來,問他:「在俗家時善於彈琴否?」

答:「是的,世尊。」

問:「彈琴時,如果琴弦太緊,能彈出好聽的聲音嗎?」

答:「琴弦太緊,不但聲音難聽,弦還會斷掉。」

問:「如果弦太鬆,聲音好不好聽呢?」

答:「世尊,弦如果太鬆,聲音不僅不好聽,而且也彈不出聲音。」

問:「所謂的善調琴弦,是否不可太緊也不可太鬆,才能彈奏出微妙和雅的琴聲呢?」

答:「是的,世尊。」

佛於是為二十億耳開示:「修行也是一樣,把自己繃得太緊,過度精進,心中起煩惱無明,就會退失菩提心;若懈怠放逸,就如同琴弦太鬆一般,也會退失菩提心。修行如同彈琴,要行中道,不可太執著,也不可太放逸,要在心上用功,不可著於表相。」二十億耳聞佛所說,歡喜作禮而去,依教奉行。

所謂「平常心是道」,心念太緊或太鬆都不好。極度自我鞭策的人,伴隨著急於成就的迫切感,會造成焦躁不安;這時就要想想佛陀「調琴弦」譬喻,保持中道,調適身心,不緩不急,時時刻刻在定慧當中。心中平靜,一切都了然於心!

(攝影/釋德懋)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