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平凡不平凡
2013-09
  〔編序〕發心多大,力就多大
  分身「筏」術——翁春子
  多多益「扇」——鄭榮祥
  私「香」授受——歐麗雪
  弄「拙」成「巧」——李瑞玉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道侶叢書 / 平凡不平凡
  〔編序〕發心多大,力就多大
◎陳玫君

「她扛著滿袋的回收物,走在堤防斜坡上,平穩的步伐緩緩向前,雖然年過花甲,但體力一點都不輸給年輕人。

平時,她一人撐筏沿著岸邊撿拾回收物,不畏日曬或雨淋,不怕辛苦、不怕髒。碰到難撿的物品時,總是輕聲細語對它說:『你要乖,讓我好撿一點,你要乖乖……』

在她眼裏,彷彿每件物品都具有靈性,能發揮利益眾生的功能,需尊重看待,一點都不能忽視。」

這是黃筱哲在部落格「筆耕生活光影臉譜」中,記錄本書人物翁春子的一段文字。字裏行間,不僅呈現攝影者的細膩面,更省思道:「環保是人人應該負起的責任,而非丟給一個人扛。」

拜網路科技之賜,我雖不太認識黃筱哲,卻輕易地查詢到他的部落格,也從慈濟全球社區網站中,得知他加入慈濟的因緣,是有一年母親節買了蛋糕要幫媽媽慶祝,媽媽卻說:「如果要謝謝我,就陪我去做志工……」

隔年的母親節,他開始陪伴媽媽做環保,用讓媽媽歡喜的方式過節日。

二○一三年七月中旬,我接到黃筱哲的來電。他是臺南的攝影志工,受文字志工黃惠珠之託,拍攝當地環保志工翁春子,這個故事將收錄在《平凡不平凡》一書,他想知道我對編輯這本書的影像考量。

當時,我正為整本書的照片品質感到左支右絀,沒想到他主動告訴我,若有需要,他全臺各地都可以去拍攝。

然而,本書受訪者散居各處,往返交通可是一筆花費。在我平凡的思維裏,年輕志工更需要經濟當後盾,因此並不十分積極請他協助;反而是他不斷詢問我接下來可拍攝的對象,主動將腳步跨出臺南去了高雄,然後一路從嘉義、臺中來到臺北。

他只跟我要了受訪者電話,剩下的就不用我費心聯絡,全靠他自己溝通安排,然後寄來照片,甚至連圖說都寫好了。

他開始投入這本書的拍攝,離送交美編時間不到一個月,非常感謝他的積極參與,為這一張張平凡面貌,添補出堅毅的生命力。

證嚴上人常說:「不是事業大,力量就大;而是心力大,力量就大。」在慈濟裏,就是有一個個像黃筱哲這樣「只問付出」的志工,讓人由衷感動,而這也是我企畫《平凡不平凡》這本書的原因。

本書十二位受訪者,他們的平凡或如他們自己所言「沒什麼好講的啦!」然而,透過文字志工細膩的觀察、感性的文字,他們在各個角落長期奉獻的身影,是那麼地美麗動人、那麼地不平凡。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