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身「筏」術——翁春子
◎撰文/黃惠珠 攝影/黃筱哲
七十歲的翁春子雖然不再捕魚,但還是會駕著小竹筏出海撿垃圾;她希望這項改造大海的希望工程,子孫能延續下去,就像愚公移山。
南臺灣炙熱的陽光,映照出海面上粼粼波光,翁春子小心翼翼地行走在臺南四草大橋出海口處,水深及腰的爛泥裏,雙腳快速而敏捷。但是一個不留意,還是陷入爛泥中,而且深及大腿。
翁春子不慌不忙,立刻俯臥,模仿小狗在地上爬行,避免陷入爛泥裏,愈陷愈深。她使盡力氣向前爬,終於爬出水面,爬上了岸邊,並撈起了滿滿一籮筐的﹁戰利品﹂,裏面除了寶特瓶、玻璃瓶、鐵鋁罐、廢棄塑膠等各式各樣的回收物,還有一堆垃圾。
灰頭土臉,全身沾滿了爛泥的她,看著剛從大海手中及時奪回的物品,正一滴滴抖落著海水,就好像剛從樹上採摘下來的水果,鮮嫩多汁。翁春子布滿風霜的臉上,有著豐收的喜悅,流露著滿足的笑容。
下海捕魚,踩到廢棄物
那年翁春子二十二歲,嫁給住在臺南四草的邱軒;靠海吃海,夫妻倆自然從事青蚵養殖業。過了幾年,因沿岸蚵棚阻礙水流,政府下令全數拆除,翁春子一家經濟來源被阻斷,生活陷入困境。
為了養家活口,夫妻倆改做定置漁網,從此每天駕著竹筏到出海口捕魚。當翁春子從竹筏躍入海中,雙腳不時踩到米酒瓶、塑膠袋、還有雜七雜八的廢棄物品。她赫然發現,原來大海裏有這麼多垃圾。
「如果沒有撿起來,大海裏的垃圾一定會愈來愈多;如果有一天,大海被垃圾填滿了,後代的子子孫孫怎麼辦?要是不撿起來,垃圾永遠在那裏,每天在海上工作,雙腳踩過來踩過去,實在很危險!」於是,夫妻倆每天下海捕魚,也順便撿拾垃圾。
翁春子走在海水中,腳底踩到異物,就先用腳踢動它們,等它們浮上來,再撿起來放在竹筏上。有一回,她在海底拖到一大袋寶特瓶專用的太空包,裏頭衣服、皮包、雨鞋等家庭廢棄物裝了滿袋。
由於太空包很重,竹筏無法承載,夫妻倆只好用拖的,一步一步拖回岸邊,再合力推上岸。「好在袋子沒有破,如果破了,所有的垃圾散置海中,又要帶給大海沈重的負擔。」翁春子將袋裏的雜物取出曬乾,能回收的就回收,不能回收的,就送到垃圾集中處。
翁春子家位於出海口的岸邊,垃圾車並沒有到達,她必須自己將垃圾送到集中處。那裏離她家有一段距離,走路來回需半個多小時。每次,她從海裏撈回垃圾後,就分別裝進飼料袋,用家裏那輛獨輪車,推去垃圾集中處。
頂著大太陽,翁春子一邊走路,一邊推著堆滿垃圾的獨輪車。雖然火紅的太陽烤得她頭昏眼花,她卻做得很歡喜。抵達後,她將整車的垃圾卸下,又將人家丟棄的衣服、玻璃瓶罐等,搬上獨輪車載回來,來來回回都沒有空車過。
翁春子每天忙著從大海裏把垃圾撈上來,卻也經常看到有人把一袋袋垃圾丟下海。某日午後,她在岸邊看見有人載了三大袋垃圾,準備丟進海裏,急忙追過去問:「請問,您載那些是什麼東西?」
「那是垃圾。」那人坦白承認。
「既然是垃圾,為什麼不載去垃圾場丟呢?」翁春子疑惑地問道。
「太麻煩!」那人理直氣壯地回答。
「如果大家都嫌麻煩,一個人丟三袋,不用多久,大海不就被填滿了?」翁春子好沒力氣地說。
「大海滿了,也沒差這三袋。」那人丟下三袋垃圾,一走了之。翁春子只好推來獨輪車,將三大袋垃圾送去集中處。
天燈很美,人們將心中的願望與夢想託付給它,點燃了火苗,飛上了天空,好像即將去實現心中的夢想。然而,夢想實現了沒有?沒有人知道,只知道燃燒的火焰消失後,天燈又慢慢從天空降落到海面上,剩下一堆鐵絲與塑膠布。
「今天放天燈,明天海裏一定會有一大堆垃圾。」翁春子曾經看過有人被廢棄的鐵絲與玻璃瓶戳傷,流了很多血,所以海面上漂浮的天燈殘骸,她都一一回收。
還有,許多人喜歡站在岸上,一邊看風景,一邊喝飲料,飲料喝完,隨手一丟,風一吹,就吹落大海。
你丟,我撿,已經是翁春子幾十年下來養成的生活態度,不論是椰子殼、安全帽、鍋蓋、棉被、保麗龍、山上漂流下來的空棺材……只要有緣被她看到了,一定想盡辦法帶上岸;她就好像海上的清道夫,用心呵護著美麗的海洋。
 |
曾經,翁春子和丈夫划著竹筏出海捕魚兼撿垃圾;如今雖不再捕魚,但「改造大海」的希望工程依然持續。 |
世人愚昧,神明也無奈
在「大家樂」風行的年代,人們流行「問明牌」,廟宇中的神明,無形中變成賭徒的財神爺。
如果幸運中了號碼,大家就會感謝神明靈驗,金牌銀牌掛滿身;如果不幸沒中,神明身上立刻黯然無光;若連輸幾次,賭徒傾家蕩產,神明也難逃災殃。世人愚昧,神明徒呼奈何!
被斬首的神明,賭徒任意用塑膠袋包一包,隨即丟進大海,完全忘卻眾神保國安邦的恩德。翁春子雙手捧著溼漉漉的神像,心中無限感慨;一路帶著祂們回到岸上,一處沒有海浪侵襲的高地,合十恭奉。
不只是眾神,海中撈得到的還有神主牌、骨灰甕。翁春子總是小心翼翼地將祂們搬到岸上高處的坑洞裏,避免受到風吹雨淋,並三天兩頭去巡視。下雨時,小狗會倉皇地跑進坑洞,不小心就把神主牌給踢翻,翁春子就又一塊塊豎立好,讓祂們在這裏安心長眠。
「只要是陸地上有的,海裏一定都有。」翁春子家的牆角擺放著一個小木櫃,就是從海裏撈上來的,雖然老舊,也用了十幾年。小木櫃裏放置的瓶瓶罐罐,如浴廁清潔劑、洗衣精等,都是從海裏撈上來的。
翁春子曾撿到一大箱過期的面霜,她發揮巧思,拿來當潤滑劑。院子裏,那輛獨輪車每當使用一段時間,就會發出「咿呀」的叫聲;將過期面霜拿來塗抹車輪,經過潤滑,推起來就會十分順暢。
還有廢機油、過期的沙拉油、整箱未用的橄欖油,翁春子都將它們拿來做防鏽的素材,既省錢又開心。
有一次,翁春子在海中撿到一包用塑膠袋包著的物品,打開一看,裏面除了口紅、面霜、手帕、筆記簿等女人隨身用品,還有一對閃閃發亮的鑽石耳環。她猜測,這可能是小偷的傑作,以為鑽石耳環是假的,隨意丟入海裏。
翁春子並不因此而起貪念:「日子還過得去,鑽石耳環對我也沒有用處,更何況那是別人的東西。」
她心想,失主一定很著急。剛好裏面有電話簿,雖然號碼全都是外縣市,她還是拿起電話,一通撥過一通;連續打了一個多小時的長途電話,才找到失主的大姊,聯絡上對方。
「愛說笑!我的東西怎麼可能會讓你撿到?」電話中,失主一副懷疑的口吻,誤認為翁春子是詐騙集團。
「我是討海人,真的在海上撿到了您的東西……」翁春子苦口婆心地解釋,終於說動失主前來認領。
掛上電話後,她將塑膠袋裏的每一樣東西用清水洗淨、晾乾,並包裝好。
失主是一對年輕夫妻,在夜市擺攤,當他們半信半疑來到翁春子家,看到被偷走的東西擺在眼前,嚇了一跳:「世間怎麼會有這麼好心的人?」
皮包裏的三萬多元已被小偷取走,鑽石耳環被丟棄,是因為小偷不識貨。失主帶了一大包餅乾做答謝禮。翁春子婉謝說:「您我有緣,才會讓我撿到。餅乾就帶回家給小孩吃吧!不用客氣!」翁春子的古道熱腸,讓失主一再感謝。
只要是撿到皮包、證件、金錢等重要物品,翁春子夫婦一定想辦法找到失主。果真找不到失主,也會將錢投入竹筒,捐助社會公益。
有位從事遠洋漁業的船員,遺失了證件,非常著急,因為他每年都要經過訓練才能出海,沒有證件,就不能參加訓練,更不能出海。他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不知如何是好?
上天保佑,這張證件剛好掉落在岸上,被翁春子撿到,她馬上聯絡失主來領回。失主感激之餘,拿了一筆為數不少的紙鈔要送她,她婉拒了,當下並體會到與人結好緣有多重要。
 |
有「迷你版亞馬遜河」美稱的臺南四草紅樹林綠色隧道外圍堤岸旁,棄置物隨處可見,翁春子經常穿梭在海濱植物和泥地之間,撿拾垃圾和回收物。 |
裝備齊全,穿梭爛泥中
地球暖化,環保意識抬頭,陸地上的回收有人做,大海裏的回收卻無人問。有時邱軒會喟嘆:「丟的人這麼多,只有兩個人在撿,怎撿得完?」但是翁春子單純地認為:「撿就對了!」她相信,只要雙腳走得到的地方,就會有一方淨土。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非是颳颱風,就連大年初一,夫妻倆也都下海撿回收。他們用定置漁網網住許多稀奇古怪的垃圾,翁春子更將環保的觸角延伸到人煙罕至的地方。
在一些沒有沙灘的海岸,大大小小的岩石分布其間,岩石上長滿了青苔,滑溜難行,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摔得人仰馬翻。因為危險性高,所以很少人會來,也因此,被海浪推過來的回收物特別多,尤其是寶特瓶。翁春子常常在這布滿青苔的石頭縫裏撿回收。
「以前出海捕魚,常常半夜出門,在沒有月亮的晚上,伸手不見五指,摸久了,自然知道狀況。」生活的滄桑,讓翁春子練就了許多與惡劣環境搏鬥的本事。譬如,她不會游泳,如果掉進海裏,極可能會被淹沒;但是她所駕馭的竹筏,三十幾年來從不曾翻落。
翁春子每天在這裏進進出出,早就裝備齊全,並且知道水有多深,如何提防。每跨越一顆石頭,她都會先踩踩看,「如果石頭會搖或會滑,我就不踩,因為踩下去,人就滑倒了。有些人不知道狀況,可能第一步有踏穩,第二步就滑下去了。」
腰間頂著籃子,翁春子的眼睛掃過岩石與岩石間的每一道縫隙,「那兒有一支寶特瓶!」她眼睛一亮,邁開腳步,往寶特瓶的方向走去。她身手矯健,在樹林裏、石縫間穿梭不停,不一會兒功夫,腰間的籃子已載滿。
除了石頭縫、爛泥中這些危險地帶,紅樹林生態保育區,也是翁春子喜歡流連的地方。
四草生態保育區,有美麗的紅樹林,紅樹林是小魚、小蝦生長的地方,優游其間,無限快意。但曾幾何時,寶特瓶、塑膠袋、鐵鋁罐等垃圾不斷地湧進來,這些垃圾進得來,出不去,破壞了水質,加上環境賀爾蒙污染,嚴重影響生態繁殖。
眼看著小魚、小蝦的家被垃圾侵占,翁春子穿長袖、戴帽子、套上青蛙裝,駕起小竹筏,航向水筆仔、紅茄苳等生長的地方,希望力挽狂瀾。
靠岸後,她提著籃子,走下竹筏,雙腳隨即踩進爛泥中。由於紅茄苳長得矮矮壯壯,為避免撞到頭頂上的樹枝,她得彎著腰,撿起一個個寶特瓶、鐵鋁罐……
走過紅茄苳,來到水筆仔生長的地方,許多胎生苗從樹上掉落,一枝枝插入爛泥中,呈不規則排列。她不嫌麻煩,仍彎腰提籃,穿梭在苗與苗之間不到一尺寬的狹窄空間,撿拾卡在爛泥裏的垃圾。
直到揮別了彈塗魚與小螃蟹,走出紅樹林,爬上小竹筏,全身沾滿爛泥的她,乍看像極了剛從泥地裏打滾過的水牛。雖然污黑,卻很可愛,因為她臉上正掛著打勝仗後燦爛的笑容。
彎了兩個多小時的腰,換來滿滿一竹筏的回收品與垃圾,雖然腰快直不起來,翁春子覺得相當值得,她更加相信:「做就對了!」
 |
翁春子手中拿的水瓢,是她丈夫生前以回收的安全帽加上竹竿製成。 |
駕著竹筏,出海撿垃圾
年輕時為了生活,翁春子夫妻在海上捕魚兼撿垃圾,當時親戚看到了,都流露出同情的眼光;翁春子一句話也不解釋,順其自然。孩子們從小耳濡目染父母對大海的一片心,心中無限敬仰,如今長大了,也跟隨父母的腳步,一起守護地球。
大兒子邱國平自營汽車修配廠,每逢休假日,就會駕著竹筏與父母一同出海撿垃圾。他回憶小時候,常常在沙灘上看到和尚蟹,「頭白身藍的和尚蟹,成群流連在沙灘,全體移動時,白茫茫一片,好美!」如今生態遭破壞,幾乎已經看不到和尚蟹,只剩下四草紅樹林還可見到一些些。
大媳婦美惠自從嫁進邱家,每天看著公婆又要賣漁獲,又要撿垃圾,匆匆忙忙將垃圾帶上岸後,趕到漁市場,難免會延誤一些時間,惹來小販一頓抱怨:「今天怎麼又那麼慢才來!」
她覺得公婆好偉大,也慶幸自己嫁進這麼一個好家庭。每天下午,婆婆要去海邊撿垃圾,她都會陪著婆婆一起去。
為了養兒育女,供孩子讀書,翁春子夫妻捕魚維生,常覺造了許多殺業,因此每年清明節,他們會去寺院參加水陸大法會;而所有海上撿來的回收物,則全數捐給慈濟環保站。
四年前,邱軒因病往生。在那之前,孫子每次看到翁春子抓魚回來,就會要求爸爸帶魚去放生。有一天,孫子對她說:「阿嬤!魚被您抓回來,不能回家,牠會找不到爸爸、媽媽。」
那時候,翁春子夜裏經常夢見一條尾巴爛了一截的土龍,眼睜睜瞪著她;再抓魚時,她雙手不停地顫抖。於是,她便到寺院裏誦經,每次拜到懺悔文時,就淚流滿面,她告訴自己,不再抓魚了。
丈夫往生後,翁春子雖然不再捕魚,但還是會駕著小竹筏出海撿垃圾,因為這是她與丈夫此生共同的心願。她一邊駕著竹筏,一邊回憶起過去與丈夫共同在海上奮鬥的點點滴滴,也想起丈夫常教育子孫的一句話:「地上的錢不要撿,留給掃地的人,掃地的人很辛苦。」
翁春子坐在家門前,任憑海風吹亂了雙鬢的白髮。她凝視著丈夫生前用海裏回收來的安全帽,綁上長長的竹竿做成的水瓢,這是丈夫疼惜大地的印記。她希望與丈夫共同耕耘的這項改造大海的希望工程,子孫能繼續延續下去,就像愚公移山。對於守護地球,她永遠懷抱著信心與希望。
 |
不識字的翁春子,受邀於臺南分會《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懺講記》讀書會中,分享自己「做中得」的體會。 |
【編註】流入海裏的垃圾,會隨著洋流環遊世界,嚴重污染海洋生態;尤其塑膠垃圾,百年不會消失,只會不停分解,變成微小的顆粒碎片,與懸浮在海洋表層的多氯聯苯、DDT結合,或溶出雙酚A、磷苯二甲酸酯等環境荷爾蒙物質。隨著食物鏈,回到人類自身,導致腦部發育受損,學習和行為出現障礙,內分泌失調及增加罹癌機率等。因此,要拒用一次性塑膠製品,並改變自身消費行為,做好資源分類回收、再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