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92期
2016-03-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大地保母
  慈善臺灣
  聞法札記
  特別報導
  人物誌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阿板薰法香
  真情映像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92期
  二十四至二十五日 好事要共行

2.24~25《農正月‧十七至十八》

【靜思小語】見善隨喜,讓長情之路走得遠,大愛之道寸寸鋪。

 

清淨在源頭

 

尼泊爾去年發生種族抗議衝突,鄰國印度以安全為由關閉國界,使一向高度仰賴燃油進口的尼泊爾陷入能源短缺危機;印度北部近日面臨乾旱、大水等極端氣候,農作歉收,農民只好離鄉背井到大城市打工;約旦慈濟人關懷境內敘利亞難民,看見年幼的孩子拿起畫筆塗鴉,內容都是戰爭死傷的血淋淋記憶……

早會時間,上人感嘆,人類對立相殘,致使許多家庭破碎、人民流離失所;一顆顆仇恨的種子就此種入幼小的心靈裏。慈濟人以愛關懷,希望難民接受到來自全球的真誠關懷,能消除恐懼不安;更希望戰火早日平息,讓敘利亞民眾能回歸家鄉、重建家園。

「全球天災人禍不斷,身處平安國度,要感恩珍惜,把握時間發揮愛的能量,疼惜大地環境,使氣候調和、人間更平安。」

要救地球,唯有「清淨在源頭」,上人教勉慈濟人,要為大眾建立環保的「共知」與「共識」,願意珍惜資源、伸出雙手「共行」。

「好事大家做;自己無法做,也可以讚歎別人長年累月默默付出。」上人教眾「見善隨喜」,彼此讚歎、相互關懷,長情之路才能走得遠,大愛之道才能寸寸鋪。

 

無用化大用

 

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張忠毅理事長等人來訪。上人肯定:「人往生後身體停止運作,捐贈器官是『化無用為大用』;愛惜生命,就要讓生命發揮最大價值。」

關於失能高齡長者的長期照護,上人提及,慈濟的「長照」方法已在臺灣許多社區環保站行之有年。「老人家天天來到環保站,與好人一起做好事,不僅活絡肢體、激發腦力,還能貢獻心力為社會人群付出、保護大地庇蔭子孫,日子過得歡喜快樂。」

上人言,老年生活有目標、有尊嚴,就能自我肯定;「愈不與人互動、愈感覺孤單,也會自我否定,認為老了就不中用,身心迅速衰退凋零。」

慈濟環保志工有受證制度,許多老人家都很珍惜這分榮譽與肯定,守戒律,不抽菸、不喝酒、不嚼檳榔,並且天天透過視訊連線,參與精舍晨語、早課,聆聽上人開示,身心靈都有依託。

「最好的安養院,就在每一個家庭裏。」上人指出,慈濟環保站營造一個可以安心託付的環境,讓老人家白天在此活絡身心、歡喜付出;晚間回到家裏共享天倫之樂。中壯年人一方面撫育孩子,也負起對父母的照顧之責,透過身教傳承孝道,根本解決老人照護問題。

 

心靈福田僧

 

唐美雲女士等人二十五日入精舍報告「菩提禪心」高僧傳記製作進度,上人深寄期許:「這是傳佛法,不是在作戲,期待大家以身說法,讓大眾喜愛收看,發揮淨化人心良能。」

現今地球大環境與人心皆病,上人言,佛法是治世良藥,但是只憑法師說法、傳法,難以普遍讓人接受;需要運用各種方便法門,讓眾生有機會接觸佛法、發揮真實妙用。

唐女士感恩上人讓團隊有機會種福田、播善種。上人言:「將善種子播在自己與他人的心田裏,用心耕耘,就是『福田僧』;雖然此世身處滾滾紅塵,來世也有清淨的福田可耕。」

上人表示,歌子戲是真真正正發源於臺灣的本土文化,「期待大家用心演繹、提升歌子戲的文化地位,讓根扎得深,發展茂盛,不使之沒落。」

校院聯席會,上人表示,慈濟大學醫學院以栽培良醫為目標,要為學生創造優質的學習環境,使每一位學生將來都能發揮人生良能。

教育重在傳道、授業,上人致勉大家合和互協,「要用父母心來對待學生,用菩薩心看待自己的孩子;給予好的環境,培養每一位學生將來都能成為社會棟梁。」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