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4期
2011-05-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發現歡喜
  【2011年慈濟全球浴佛大典】
  人醫之愛‧阿根廷
  草根菩提‧馬來西亞吉隆坡
  百川歸海
  聞思修
  出版書訊‧《從竹筒歲月到國際NGO——慈濟宗門大藏》
  關懷東日本大震災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一年四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緬甸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4期
  二十一日 惜水當如守戒

 

◆4‧21《農三月‧十九》

【靜思小語】維持生命不能無水,增長慧命不能缺少清淨法水。

嚴謹守戒,惜水如金

「榖雨」是春天最後一個節氣,本應有豐沛雨量滋潤秧苗,但今年春雨遲來,降雨不多,全臺用水拉警報。上人於早會呼籲節約用水,且要改變生活習慣。

「戒、定、慧入心,才能得『無漏』智慧。不只修學佛法要入心、實踐,日常用水也須如守戒般嚴謹,珍惜滴水。」

許多缺水國家視水如黃金般珍貴,甚至為了搶水發生戰爭。中東地區氣候乾旱,水源問題亦成為衝突原因之一,一九六七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攻占約旦河大部分水源地,直到一九九四年才和約旦簽訂和平條約。東非蘇丹面臨缺水危機,中部和南方遊牧民族為爭水而關係緊張。

非洲查德湖位於撒哈拉沙漠南邊,緊鄰查德、克麥隆、尼日、奈及利亞等四國,是兩千萬人的經濟命脈;如今氣候變遷而少雨,湖面只剩百分之五;因缺水灌溉、畜牧,當地居民生活困苦、孩童營養不良。

上人感嘆,天水流失,是因人類對大地的破壞,致使水大不調。「平時為牟利、享樂,不知不覺浪費水;直至乾旱方知無水之苦。生活中應惜水如金,不只自己做到,也要影響他人,讓人人懂得對世間萬物心存感恩,敬天愛地惜物命。」

法水洗心,念念不偏
 
「維持生命不能無水,增長慧命亦不可缺少清淨法水;無論是有形的清水或無形的法水,都要善加珍惜。」上人表示,要讓水在天地之間循環順暢,必須因緣具足;希望人生能擁有善因福緣而得福報善果,則須從「心」改變,用法水洗滌心靈無明。

「眾生不知因緣果報,大開貪婪欲念之門,累積無明煩惱,招致苦難。要消業,唯有坦然受報,且時時刻刻造福因。」上人以《慈悲三昧水懺》中悟達國師的故事教眾,並非出家修行就能消除業力,最重要的是自我覺悟;若受病痛磨難、人生障礙現前,保持心靈平靜,就容易度過業力難關。

「即使是天人,一旦福報享盡,立即『五衰相現』,隨著業報墮落受苦。要時時自我警覺,守本分、做好事。面對過去所結惡因、惡緣,業相現前時,仍須守護心念不偏差。」上人指出,心存貪、瞋、癡、慢、疑,法就無法入心;要時時懺悔,以三昧法水洗心,不只自淨其意,還要度化眾生。

反省知錯,勇於發露

分秒不斷流逝,也不斷累積歷史。慈濟成立將屆滿四十五年,上人於人文志策會中,深勉同仁把握當下為慈濟寫歷史,也為時代作見證。「見證末法壞劫的亂象,也見證此一時代亦有純淨善良、立志堅定的人間菩薩。」

人間有種種苦相,然而許多人迷迷茫茫不知苦;上人以「為佛教、為眾生」之志,不斷設法引導人人入法知理、心起覺悟。「眾生愚鈍,身在苦中不知苦,愈益迷茫造業,苦上加苦難以脫離;如身體患病而不自知,放任病況愈益嚴重。」

經文描述,佛陀說法後「大眾歡喜踴躍、信受奉行、作禮而退」。然而上人感嘆:「現在的人難以達到如此清澈的心靈境界,故心不入法,只知文字意義而無法貼切體會。學佛若只鑽研文字名相,或是拜求名利、求平安福報,實已偏離佛教宗旨。」

四十五年來,全球慈濟人身心奉獻,一步一腳印,緊跟不脫離。上人表示感恩,更盼人人從經藏演繹與共修過程,接受法水滋潤,法入心,且能身體力行。

「若能沈靜心靈,再細微的過錯也能反省、發露;切莫覆藏於心,招來後悔、痛苦。反省知錯、勇於發露,就有機會把過去所結的惡緣化為善緣,也能在眾人見證下徹底改過不再犯。」

上人表示,用法水洗滌心垢、去除雜念,改過向善,就如乾燥荒漠得到雨露潤澤,能時時感受「法喜充滿」。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