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6期
2011-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日本
  蔬國人物誌
  上布施
  醫療環保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一年六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6期
  十六日 增善力,弭災難

 

◆6‧16《農五月‧十五》

【靜思小語】善惡拔河,廣招菩薩增善力;天地告急,懺悔齋戒弭災難。

教育入心,禮節入行

六月九日是泰國敬師節,清邁慈濟學校高一新生策畫主持敬師典禮,班代表獻上學生親手做的花燭盤,讓學生恭敬拜師;老師則為新生們綁上白棉線表示「祝福」,在耳朵放上捲成細管狀的葉子意喻「結好緣」、額頭點上三點白色石灰香膏以祝「吉祥」,並以摸頭宣示教導學子、作他們生命中明燈的承諾。

上人於教育董事會中,讚歎清邁慈濟學校重視禮節。「禮者,理也;有禮儀、懂禮貌,才能真正了解人倫道理。老師指引正確的人生方向,學生由衷感念師恩、尊敬師長,清邁慈濟學校做到了!」

慈濟人文教育傳授人倫道德、教導禮節、培養品格,上人認為,是強調自由卻失序的現代社會最需要的。「師者『傳道』——要將道理傳入心靈,讓學子知道如何行走人生路。在此一須明『大是非』的大時代,教育志業更應下定決心、堅持正確的教育方向,以道德勇氣挑起責任,像燈塔般讓人尋回正軌。」

人文,不只用白紙黑字書寫,更須從人的行動中表達。上人期許教育志業守持、傳續固有的優點,且不斷增加新的優點,讓優良的校風與教育理念更上一層樓,樹立典範。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天地告急、災難偏多,個人事小、天下事大,若我們不承擔,誰能承擔呢?」上人於四大志策會中哽咽表示,雖然身在臺灣,但每天都掛念著全球災禍與繁雜的慈濟事。

「當我面對人事困難、心念起伏時,即生起懺悔心、慚愧心——懺悔『自不量力』,要求眾人以良知良能無私付出,使大家忙碌辛勞、備感壓力,也覺得愧對大家……」

不同於過去,讓慈濟人甘願而歡喜地做慈濟,上人坦言,現在像是半強迫般,要求慈濟人懺悔、齋戒、入經藏,實因迫切感覺到「天地告急」,再不加緊腳步就真的「來不及」了!

「幾年前,我開始說『來不及』,要大家更精進,以福破災難;又說『善惡拔河』,期待廣招人間菩薩,以增善力。雖一再呼籲,仍感到來不及,所以前年起更加緊提倡素食;今年開始更推動『大懺悔』,盼人人以法水洗滌煩惱,以清淨智慧體悟道理。」

上人續道,去年開始就準備在今年推動「大懺悔」,讓人人的心「與法相會」,油然而生「法喜充滿」的歡喜心。「菩薩十地中,第一地是歡喜地;真正理解法而有體悟,心靈的歡喜就是『法喜』,進而邁向『煩惱解脫』的超越境界。」

欣見各地慈院參與當區的「法譬如水」讀書會共修,亦有同仁投入經藏演繹,上人叮嚀,此時的共修、懺悔,不只是為了八月間的公演,而是要確實引法入心,滌心垢、去習氣。

「有人認為,自己沒有做錯事,無可懺悔;直到讀書會共修時靜心反思,漸漸覺察過去許多待人處事或起心動念有瑕疵,而能當眾發露懺悔,引以自惕。這分懺悔、精進心,在修行路上時時都要恆持。」

上人指出,人在宇宙天地間很渺小,但還是要發出最虔誠的呼聲,祈求大地之母能平平安安、天地間四大調和。「也許在善惡拔河中,慈濟的人數還不夠、聲音還很微弱;但是我們還要更發心,讓人數更多、誠心更大,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