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92期
2016-03-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大地保母
  慈善臺灣
  聞法札記
  特別報導
  人物誌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阿板薰法香
  真情映像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92期
  屋陋不再漏
撰文、攝影‧黃淑媖

修繕工程歷時月餘,僅這一天就有二十二位志工來進行屋頂翻新工程。

母女三人相依為命,無力修繕祖厝。
慈濟志工翻新屋瓦,
在室內建置現代化的浴廁,
想給她們的不只是便利的生活,
還有安全感。

 

陳女士從越南遠嫁到臺灣的雲林縣斗六市,先生體弱多病,靠打零工、拾荒維生;兩個女兒相繼出生後,生活更加困苦。直到大女兒上幼稚園中班,陳女士才能外出到紡織廠工作,以微薄薪資維持家計、撫育女兒讀書。先生二○一四年往生,家庭經濟更為困難。

一家人居住在先生的祖厝,約七十年屋齡,每遇下雨,屋內滴答響不停,屋外廁所仍是古時的茅坑,但她無力修繕。如今兩個女兒都是國中年紀,母女三人如廁時,需走出門外五十公尺處,在寒冬、雨夜更為不方便,也不安全。

慈濟志工張瑞珠得知後,提報慈濟基金會營建處評估修繕;二○一五年十二月十九日動工,二○一六年元月二十三日完工,歷經翻新屋瓦、建置廁所,動員志工約一百三十人次,同心協力完成。

室內化糞池動工前,擁有電匠及水匠甲級執照的志工劉世文,用專業知識,代為向鄰居解釋溝通,也獲得同意,成就美事。土角厝內的電線外露、相互纏繞,志工擔心會「短路」,為了安全,更換為方便的開關裝置。廚房也裝上抽油煙機,解決煮飯時油煙瀰漫的問題。廚房對外門原本為竹編門,寒冬時,冷風灌入,苦不堪言,因此換成鋁門;屋內牆壁粉刷白色油漆,煥然一新。

母女三人擠在唯一的小房間,志工蔡清森將置物間做隔間,讓姊妹倆有獨立空間;釘起木板牆,隔離土角厝的塵沙,並架設木質地板,在木作地板下方鋪設木炭,除了調節溼氣,也讓木地板不容易膨脹變形。

在兩坪大的空間中,擁有電匠及水匠甲級執照的志工劉世文,在多位志工協助下整修浴室,辛苦地建置一個深一百四十五公分、直徑一百二十公分的圓型化糞池,讓母女三人在室內享有便利安全的如廁環境。

母代父職,女兒感恩

元月二十三日寒風凜冽,細雨陣陣,慈濟志工仍以熱情歡喜心為陳女士舉行入厝儀式。斗六市謝淑亞市長聽聞消息,也親自前來祝賀;「老天爺知道今天要入厝搓湯圓,就用一些寒風、雨水,來考驗修繕後的屋子。」她讚歎:「因為有慈濟,陳女士才能有溫暖、不漏水的家,歡喜過日子!」

入厝儀式,志工林秋菊為兩姊妹安排孝親奉茶︰「先跟媽媽鞠躬、敬禮。」兩位女兒乖巧地跪下,雙手恭敬奉上茶給媽媽,感恩媽媽身兼父職的付出。林秋菊對陳女士說:「孩子感恩您含辛茹苦地照顧、養育她們。」隨後,女兒小娟貼心說一句:「媽媽辛苦了!」

陳女士百感交集,眼淚潸然落下,小娟羞澀地抱著媽媽。陳女士對孩子說:「希望你們以後出社會有能力時,也做個手心向下的人,像慈濟的師姑、師伯照顧我們一樣,幫助需要的人。」

志工在屋內建造一個現代式浴廁設備,陳女士感恩說︰「衛浴齊全了,現在上廁所,風再大、雨再大,我們都不怕。還有幫忙將屋瓦翻新,裏面整理得很順,看了心裏很歡喜!」

志工也送上二手衣櫥、書桌、床墊,小娟最高興的莫過於能跟同學一樣,與姊姊共同擁有一個房間,讀書與休息。

兩年前先生往生,對陳女士而言是很大的打擊,她離鄉背井在臺灣,還要面對女兒的教育及艱苦的環境,一度想回越南;但志工張瑞珠勸她:「想想兩個孩子,已經沒有爸爸了,再沒有媽媽在身旁,怎麼生活呢?」讓陳女士重新燃起鬥志,為了兩個寶貝女兒撐下去。她說,今年過年很冷,但在她心中從來沒有像今年這麼溫暖;因為感動和感恩,她從元月起成為會員,手心向下助人,知福、惜福,更要造福。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