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2期
2011-03-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關懷巴基斯坦世紀水患
  祝福快遞
  蔬國人物誌‧美國
  疾風勁草
  特別報導
  聞思修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0一0年二月)
  一句話的力量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2期
  十五日 以善轉惡

 

◆2‧15《農正月‧十三》

【靜思小語】不只「做就對了」,還要常常「做對的事」。

教富為仁,濟貧教富

早會時間,上人期許慈濟人「持法清潔、立志淡泊」,浸潤法水、用心思惟,下功夫鍛鍊己心,預防外在的塵境沾染。

「要用心將心鏡擦亮,時時淨除塵埃,讓鏡面保持晶瑩。去除心垢,靜心自律,少欲知足,莫再隨著貪欲不斷追求。」

凡夫求福、享福,不知人間疾苦;故佛陀轉法輪首說「苦諦」,即為喚醒迷茫人生。上人開示:「親身入苦、見苦知福,才能成為富有愛心的『富中之富』;長養慈悲心,自然知足節欲,不再隨著無盡的欲念開發無度、造惡業。」

相較於「眾生」,上人強調,為天下而承擔、所行有益於人間,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人生」。「慈濟人要鍛練『慈悲等觀』——沒有地位高低、貧富貴賤的差別,在普天之下廣布善種子、引導人心向善。」

上人勉眾致力於「教富為仁」成富中富,且「濟貧教富」成貧中富。

「對於富有的人,要教導他悲憫苦難蒼生,把握機會力行善事;親自入苦、見苦知福,才能長養慈悲、持續造福。對於窮困者,除了予以濟助,也要不斷牽引他們,使其心淡泊、安貧樂道,且不輕忽自身的力量,小錢也能行大善。」

有緣相聚在慈濟,上人教眾,要彼此讚歎、勉勵,做到「見證慈悲護善根,互愛互助啟美善」。「要經常讚揚、傳誦他人的美善之事;讚歎他人的同時,也在培養自身的美德。」

淨身口意,救心救世

「全球環境持續惡化,佛法可以救心、救世;師父很期待慈濟人帶動人心入法,轉惡為善。」與志工談及推動「法譬如水潤蒼生」經藏演繹事宜,上人言明,若只是捐款而未參與共修,就沒有機會讓心靈感受法益,行為也不會改變。

發生災難時,有些人會心生警惕、覺悟;但在災禍撫平之後,又懈怠、享樂。上人教示:「並非在特定的時間才茹素、守戒律;應時時、日日齋戒。慈濟人要帶動社區民眾共同齋戒、法入心;從臺灣而遍及國際,才能救心進而救世。」

欲參加入經藏者,上人強調必須齋戒,且參加為期三個月的經藏培訓。「這期間不僅人人素食促進健康、長養慈悲心,還能入法淨化己心;將法理銘記在心、運用在生活中,如此才是名副其實『入經藏』,身心領受到的法益,是再多金錢都買不到的!」

「慈友會」三十五位成員返精舍尋根,其中多位企業家夫人踴躍響應齋戒、參與入經藏。上人欣言:「何謂『慈』?見到眾生離苦得福,即由衷歡喜,這就是『無緣大慈』。各位有福人要運用自身之福、發揮愛的力量,使社會人人皆有福。」

人類為了追求生活享受,大量抽取、提煉石油,造成海洋、空氣嚴重污染;為滿足口腹之欲大量豢養、宰殺動物;甚至為了取動物毛皮製衣而殘忍地剝其皮、害其命……上人慨嘆,人類貪享一時的暢快,造成眾生的苦難;唯有提升全人類的慈悲心,才能減輕世間災禍。

「一般人在平安的時候,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今天有福今天享』,不知人生短暫無常;享受的同時也破壞、造業,到最後自受苦果。」

在善惡拔河的此刻,更需要人人啟發愛心、戒慎虔誠。上人勉眾用心參與入經藏培訓。「在每一句歌詞的唱誦、每一個手語動作中,引法入心,清淨身、口、意業;進而將法推入社會大眾,淨化人人的身、口、意。如此才能以善轉惡。」

上人表示,上臺演出不是湊熱鬧也不是演戲,而是莊嚴的說法道場,一舉手、一投足都在詮釋佛法;要讓觀者油然而生虔誠之心,進而帶動人人響應齋戒,同行善道。

「期許大家發揮悲智願力,『對的事』不僅要『做就對了』,而且要常常『做對的事』,踏實行道。」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