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2期
2011-03-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關懷巴基斯坦世紀水患
  祝福快遞
  蔬國人物誌‧美國
  疾風勁草
  特別報導
  聞思修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0一0年二月)
  一句話的力量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2期
  十一至十二日 吸收法水,深入法髓

 

◆2 ‧11~12《農正月‧初九至初十》
【靜思小語】將法與生命會合,深化生命細胞,體解人生藏經。

勇於承擔,長養悲智

瓜地馬拉境內多山,原住民約占總人口半數,多於山地務農;繁華首都外圍,即是數不盡的貧民區,由於貧富差距懸殊,治安不佳。

二○○三年得知佩勒西亞市有許多貧民,瓜地馬拉慈濟人走過一座又一座山頭,探視棲居在玉米稈陋屋裏的家庭,將其中五十戶列為長期照顧戶,每個月訪視關懷、致贈生活補助金,並不定期義診。

為幫助貧困學童順利求學,志工長期在各個學校贈送書包文具,並頒發獎助學金。東方村一所興建中的學校,二○○七年因資金不足而停工,二○○九年五月慈濟人得知後接手建設,去年十月「慈濟東方小學」完工啟用。

山村孩童不需再跋涉遠途,就近就能上學;上人欣見他們穿著整齊制服安心上學的畫面,表示「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慈濟人抱持著普天之下皆己親之心,聽聞何處有災難,皆以不捨之心馳援。

「人間菩薩勇於承擔,『在苦難中長養慈悲』;而面對救災、救苦時的諸多變化,亦能『在變數中考驗智慧』。人間就是菩薩的修行道場,沒有苦難眾生,無法滋養慈悲心;沒有種種困難變化,也無法成長智慧,故應提起感恩心面對每一天。」

《無量義經》言「智慧日月,方便時節」。上人教眾做菩薩農夫,應節氣在大地播撒穀種,隨著氣候種植民生所需,就是智慧;「扶疏增長,大乘事業」,投入群眾中殷勤耕耘、照料人人心田,引導人們開闊心胸,跟隨佛陀指引的正確方向精進,就能成就大乘事業。

舉手投足,皆為說法

「過去生善緣結得少、惡緣結得多,此生易遭人事困頓;過去生廣結善緣,此生則能與人互愛,但也難免在離別時牽掛難捨。無論今生際遇好壞,劇本皆是過去生自己寫定,要甘願接受。」

十二日於靜思精舍與臺中大里區慈濟人談話,上人以「果中有因」,說明因緣流轉不斷。「現今所受的果報中,實已含藏種子,仍將遇種種『緣』而萌發、造業;故人人應謹慎收攝身、口、意,莫再造惡因。」

眾生都有佛性,但因習氣且根機不同,對法的領悟與理解也就不同。上人表示,能「一聞十悟」、甚至「一聞千悟」的利根者少,多數人是「一聞一悟」,且只「知道」文字意義,難以觸類旁通、身體力行。

「法」譬如水,能洗眾生諸煩惱垢。上人指出:「人體不可缺水,更不能喪失骨髓造血功能。不只要吸收『法水』,尚須深入『法髓』——讓法透入心髓,才能成長智慧。」

消除習氣實不易;有些人初投入慈濟時勇猛精進,但時日既久或遇人事考驗,道心即退轉;上人表示,此即凡夫難以成佛之因。「既有緣接觸佛法,我很不捨得大家只是一時發心、走一段菩薩行,稍遇困境就停滯或失去道心。生命長短無法掌握,若不趕快讓法髓入心,未來一失人身、萬劫難再!」

上人提及紐約的中山洋一師兄,雖為日本人不諳華語,但深知「四正勤、八正道」的意義,精進參與歲末祝福手語演繹,靠著錄音機一字一句背誦經文、熟記音樂,並參照筆記勤練,故能與師兄師姊配合,呈現完美的演出。

「他用心『取經入法』,一字一句吸收、銘記於心後,再透過肢體動作表達出來,一舉手、一投足,無不在說法;法能入心亦能運用,出入自如,令人感動。」

上人指出,聞法貴在活用;若僅是「聽法」,容易隨著時間過去而忘失。「佛法精妙深遠,卻不離日常生活,只是眾生無法體會;故慈濟藉由音樂手語劇引人入勝,帶動大眾引法入心。」

生命細胞,入法入心

慈濟秉持「做就對了」的精神,走過四十五年歲月,志業足跡遍及國際,都是每位慈濟人用心走出來的路。上人強調,人人都是可以救助苦難的活菩薩,要走入人群,體會每個人的生命藏經。

「靜思法脈勤行道——大家要勤、要精進。人生無常,要把握當下,恆持剎那;精進,就要讓心與道會合。慈濟宗門人間路——了解道理之後,不只是『知道』,還要身體力行才能『悟道』。」

慈濟人走入人群,看到許多難以想像的苦難人生;上人教眾應警惕因緣果報歷歷分明。「『做就對了』還不夠,希望在慈濟走過四十五年的此刻,全臺灣慈濟人能開闢一個法華會的大乘精神道場,將法與生命會合。讓生命裏的每一個細胞都是『慈濟細胞』,且要讓每個細胞都能對大乘佛法琅琅上口,將法深銘於心。」

上人強調,推動齋戒素食,不僅有益身心環保,也有助於天地環保,亦是心念虔誠的表達;期待大家透過一百零八天的齋戒入經藏,誠懇的心聲上達諸佛菩薩聽。

身處伊斯蘭國度的馬來西亞慈濟人,能帶領大眾齋戒入經藏;臺灣是慈濟發祥地,上人期勉大家更應齋戒入經藏,使法髓入心。

「『法譬如水潤蒼生』經藏演繹,是『為佛教,為眾生』而啟動,要借助大愛臺的傳播力量,呼籲人人齋戒,讓全臺灣就是一個莊嚴大道場;更希望從臺灣將這分虔誠輻射到全世界,讓天下祥和無災。」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