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日 真誠大愛,人心寶礦
◆6‧17《農五月‧十六》
【靜思小語】開發人心大愛寶礦,會合真誠之愛互助。
燃亮燭光,自助助人
南非慈濟志業於一九九二年開展,至今將近二十年,已有數千名祖魯族志工投入,是海外慈濟志業在地化的典範;早會時間,上人回顧南非慈濟志業扎根的過程。
一九九四年南非政權轉移,種族隔離政策走入歷史,但人心浮動、暴力衝突不斷,不只窮人生活沒有改善,許多白人也在一夕之間失去工作。六月,慈濟從臺灣募集逾六萬件衣物運抵南非,在約翰尼斯堡、開普敦、雷地史密斯及德本四地,展開大規模發放,一萬多人穿到了臺灣來的愛心衣物,度過寒冽的冬天。
那幾年南非社會動盪、治安不佳,搶劫事件頻傳,許多外商紛紛撤離,也有臺商慈濟人萌生去意。上人告訴他們,既與當地有緣,取用當地的物資、人力,就要回饋;先愛人才能被人愛,讓窮困人獲得溫飽,社會才能安定。「我雖然擔心,但還是鼓勵他們安心付出;就這樣在鼓勵與擔心中一路走來。」
南非慈濟人不斷發放物資,進行安撫人心的工作。一九九五年三月,從臺灣再度送去十五貨櫃衣物,其中包含企業捐獻的布料,南非慈濟人於是購買裁縫車開設職訓班,訓練當地婦女裁縫技能,進而改善生活。
慈濟連續兩年深入部落發放,嘉惠十萬人。一九九五年七月一日,約堡索桑谷維地區成立社區發展委員會,舉辦「和平燭光晚會」,宣布停止政黨和種族衝突,學習慈濟互助互愛的精神,自立自強共同謀求社會安定。
「訊息傳來,我很感動;精舍常住法師趕製蠟燭送往南非,祈願在和平燭光晚會中,人人捧起光亮的蠟燭,生命就如蠟燭般點亮黑暗、照亮他人。」
繼約堡之後,雷地史密斯、德本等地也陸續成立慈濟聯絡處,許多當地人漸漸從受助者轉為助人者。
上人感恩南非慈濟志工長期陪伴當地民眾,不只濟貧且教富——引導他們發揮自助助人的潛能;如今本土志工不只能自力更生,每月更照顧五千多個愛滋病患與愛滋孤兒。
「祖魯族志工心寬單純,感受到慈濟真誠的愛,從『聽話』、『跟著做』,到啟發自己的愛心,會合愛的力量,自動自發付出;在互愛互助中,體會到助人的快樂。」
南非蘊藏豐富的天然資源與珍貴礦產,卻因長期種族衝突,使多數人過著貧窮的生活。上人感恩慈濟人以寬闊的心胸,無分種族、膚色平等救助,鍥而不捨地將人人心地「愛的寶礦」開發出來。
大愛春陽,化解寒凍
距離南非雷地史密斯三十公里的藍堤社區,酋長亞利士過去常鑽營於所有能賺錢的機會,包括政府免費提供農民的種子,或慈濟人募給農場澆水的鐵桶,都曾被他拿去出售;部落居民畏於他的權勢,只能默然接受。
在一次冬令發放名單中,南非慈濟人發現了酋長的名字,詢問負責評估的祖魯族委員美蜜斯。美蜜斯說:「亞利士只靠菜園維生,收入微薄;即使是壞人,肚子也會餓。」
上人讚歎祖魯族志工心胸寬大且能善解;而南非慈濟人也決定向亞利士購買蔬菜,作為發放物資,希望藉此慢慢感化他。
那次冬令發放,亞利士領到物資後,放下酋長身段主動幫忙,且向慈眉師姊表示,日後願意當志工;也主動捐贈食物到孤兒院。
「這就是愛的力量!大愛如春陽,能化解嚴冬的寒凍,亦能感動、轉化人心。」上人欣言,南非慈濟人「悲智雙運」,與本土志工用心血鋪路,雖然過程艱辛,但是成果亮麗,終能編織出一段段溫馨感人的寶貴史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