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二十九日 善心有愛最「投緣」
◆11‧28~29《農十月‧十二至十三》
【靜思小語】心存清淨善念、與人結善緣,就能給人「投緣」之感。
相隔遙遠心相契
來自二十個國家地區的「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學員,前天晚上由台北乘火車回到花蓮,浩蕩整齊的隊伍步行至靜思堂,安單就緒已是深夜,以身作則示範節能減碳。
「若人不願改變生活習慣,即無從改善環境生態。慈濟人要以身作則,盡本分、自我節制,克勤、克儉。」
早會時間,上人欣言海外弟子在地培訓圓滿,返台受證;人人發大心、立大願,以清淨超脫的出世間法,走入世間為人群付出。
「佛陀初轉法輪,所說即是諸法根源——『苦、集、滅、道』四聖諦。要學得通達諸法,看清所有人間相不離『苦』;若心受愛欲纏縛,一旦無常現前,即心亂如麻。」
上人殷勉大眾,要透徹人間真理,以感恩心、真誠的愛幫助人。
儀態表達攝人心
隨人心見解不同,對於「美」的看法也沒有絕對標準。上人於二十九日晨語開示「善心有愛最美姿,儀態表達攝人心」。
「心存清淨善念、與人結善緣,讓人看了有『投緣』之感,就是美姿。舉手投足、言語應對能讓人心生尊重,就是最可愛的人。」上人表示,照顧好行、住、坐、臥四威儀,讓人見之起歡喜心,即是以身形攝受人心。
除了外在的言語、舉止動作要修持調整,上人教示,回歸於心,仍是付出無所求,才能「盡諸有結,心得自在」。
「善心有愛,自能得到尊敬。領眾最重要的是帶心——能攝受大眾之心,則能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緣深不怕來得遲
眾生有無量苦,即使財、名、地位俱全,卻因心不得安寧而有苦難言。慈濟人悲智雙運,為眾生拔除身心之苦。
全球各地許多志工接受上人教法、就地耕耘福田多年,即使未曾親見上人,善種子早已深深種在心地。雖然膚色、語言與生活背景不同,人人心中的愛平等。
上人接續晨語所言,胸懷慈心善念,是最可愛、最受人尊重的人生。「堂上供奉的菩薩像,只是一種宗教象徵。能將佛心變成己心、發揮菩薩愛護眾生的行動,就是真正的佛菩薩。」
南非慈濟人十多年來辛苦耕耘、智慧帶動,已帶出四千多位祖魯族志工;上人讚歎這群志工雖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但心胸寬廣,不違所信仰的宗教,更將人間菩薩情融入生命中,行善助人。
五十二歲的尤尼絲,因丈夫中風往生前受慈濟人關懷而心生感動,投入慈濟,耕種愛心菜園,供食約六十人。
她在委員自傳寫著:「我現在是一個堅強的慈濟志工。透過師兄、師姊分享,了解佛陀及上人的教導;特別是每次祖魯互愛組會議後的《衲履足跡》導讀,讓我體會非常深刻,對我來說,那就是一部《聖經》。」
六十一歲的凱瑟琳是祖魯族基督教牧師,三年多前接觸慈濟,受到「縮小自己,微塵人生」的啟悟,除在教會傳教,並帶動社區志工照顧六十位病患,耕耘愛心菜園,每天供應熱食。
上人開示:「『菩薩』的意譯,就是『覺悟的人生』。凱瑟琳牧師不因信仰不同而罣礙,即佛法所說『不執著』;她『諸結已盡』——將執著、煩惱一掃而空,以牧師身行菩薩道。」
今年約旦有三位志工將受證慈誠、委員,其中六十五歲的莉莉信仰希臘正教,是語言老師;二○○五年底她到澳洲雪梨探望近八十歲的獨居母親,得知有一個佛教團體「慈濟」長期關懷媽媽,深受感動;回約旦後莉莉主動加入慈濟,承擔翻譯工作。莉莉高齡的母親在澳洲也投入志工,非常支持女兒返台受證。
「海外弟子雖離我遙遠,但他們的心跟師父的心沒有距離。」上人讚歎遠方弟子們的精進心,亦感恩全球慈濟人遍撒菩提種子,讓一粒粒善種在各地萌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