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7期
2009-1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印度洋海嘯五周年‧印尼亞齊大愛村
  【主題報導】印度洋海嘯五周年‧斯里蘭卡大愛村
  寰宇慈濟
  莫拉克風災重建‧杉林鄉慈濟大愛園區
  天涯共此情‧印尼巴東
  特別報導‧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
  百川歸海
  會心一刻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7期
  二十二日 傳善法,滅亂源

 

◆11‧22《農十月‧初六》

【靜思小語】善用科技,能傳善法;錯用科技,禍害人心。

斷除無明,解脫煩惱

「人心煩惱層層糾纏、堆疊,沈重而使人舉步維艱。若能解開無明糾結、勇猛斷除一切煩惱,就能解脫自在。」

晨語時間,上人開示,阿羅漢果解脫煩惱,並非此後就跳脫生死而不受人生的自然法則約束。「阿羅漢淨除煩惱,清楚因緣果報之理,不會再造作業因、攀緣;所以,過去的餘業報盡之後,就不再受生死輪迴,而得『正智解脫』。」

佛典所云「九結」,即九種令眾生無法出離生死的煩惱——愛結、恚結、慢結、無明結、疑結、見結、取結、嫉結、慳結。

「這種種『結』,就是煩惱的種子,讓人陷於無明,起惑造業。」上人指出,經文所言之「盡諸有結」的境界,須從心根除無明。

「煩惱無明就像雜草,若無法徹底由根本處斷除,春風來時又會再度萌長枝葉、開花結果。因果不亡,即會再造諸結;習氣仍存,對於外相起執見分別,即不斷受煩惱纏繞、隨業受報。」

無論外境如何紛擾,上人勉眾要保持心如明鏡,明朗映照外境,境過不餘殘影,即得輕安自在。

善用科技,媒體使命

扎實運用每一秒鐘,就是智慧。反之,空過人生、醉生夢死,不只傷害自己的身與心,也會對家庭、社會造成傷害。

不少人熱衷電腦遊戲「開心農場」,終日在電腦上種菜、偷菜;甚至有人虛擬與現實不分,到田裏偷拔菜棄置路旁。早會時上人感嘆,人心迷於電腦遊戲而致顛倒紊亂。

「人類運用世智辯聰——以世間的知識與聰明,發明很多引誘人心入迷的事物,使人玩物喪志。這是一種無形的禍害,如毒品一樣引入人心成癮;一旦沈迷其中難以自拔,將影響家庭、社會。」

上人再次強調「無明」是煩惱之本,會掩蓋清淨本性;自造業力將輪迴六道身不由己,生生世世糾纏難。

現今不少媒體偏好報導負面與八卦訊息,使大眾價值觀混淆,令人擔心。上人期待媒體能善盡社會責任,報導好人好事、人間典範,引導大眾斷惡行善。

「現代科技若能運用於善的方向,如媒體廣為報導立志人生、社會善行,這就是『傳善法』,能改善社會風氣、淨化人心。反之,聚焦社會黑暗面、渲染惡行,將成為擾亂人心的禍害之源。」

溫柔而扎實的力量

年終已至,又將改歲;與宗教處同仁開會時,上人期許同仁們,平時守在不同崗位,但要如血脈相連般,將心凝聚起來。

「宗教處同仁須力行人文,展現出寬闊而柔和、心寬且念純的宗教精神,才有引領志工的能力。人文就是在領導中要祥和、在溫柔中要寬容,並要導向純真;待人接物要予人和氣溫馨之感,柔軟的同時亦要有實力。」

南非慈濟人在惡名昭彰、連警察都不敢進入的藍堤社區,以「軟實力」——充分的愛與智慧的實力,軟化村民,且帶動全村做環保;上人表示實為難得,亦以此勉勵同仁們,只要下定決心,世間沒有做不到的。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