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日 開心窗,迎陽光
◆7‧19《農六月‧初八》
【靜思小語】人人心中都有智慧之光,都能發揮愛的能量。
勤儉樸實,造福人間
美國亞特蘭大一對夫妻平時教育孩子要付出愛心,某天十四歲的女兒漢娜回家途中,看見一輛賓士車停在路口,路旁則有滿面飢色的街友。漢娜認為,如果車主不開這麼好的車,省下的錢就可以讓很多人吃飽。父母得知漢娜的想法後,召開家庭會議,經過六個月的討論,決定出售目前居住的房子,將售屋半數所得捐給非洲貧民蓋學校、醫院;全家遷入餘款購買的小房子,房子空間縮小,家人情感更緊密。
暑假期間許多教聯會老師返花參與營隊課程,列席志工早會。上人舉述此新聞,強調「身教重於言教」。「期許老師們以身作則,以清泉淨化孩子們的心靈,引導他們降低物欲、發揮無私大愛,提升精神生活品質。」
彰化莊石田、黃寶蓮夫婦白手起家,終於累積一些財富;沒想到十多年前被倒債一千多萬,仍堅強熬過拮据的日子。莊師兄體會到「有儉才有底」,生活非常勤儉,家中水「三用」——洗米、洗菜、拖地;洗澡只用約洗手檯八分滿的水,襪子補了再補,一套衣服一穿就是十幾、二十年。
雖然夫婦倆省吃儉用,卻樂於布施,經常全家老少總動員做慈濟事。寶蓮師姊堅定表示,跟著上人做就對了!
「與其將心力用於享樂而造成大地負擔,不如轉化觀念,為人間多造福。」上人稱歎,莊石田居士真正是「造福田」居士,一家人把生活物欲減到最低,但是精神生活充實、愛心富裕。
伊拉克一天發生兩起自殺炸彈攻擊,造成四十多人死亡。上人感嘆:「常聞世間人懼怕鬼,其實人更可怕,一念心偏差,作惡更甚。」
八萬四千煩惱皆從人心而生,上人期許座中老師們「志為良師」,發揮教育良能淨化人心,以減少世間惡業。
「期待人人打開心窗,讓智慧之光透入心靈;用這分智慧之光調和心靈,進而在人群中發揮愛的能量。」
恆持初心,清淨源頭
「學佛要能『行』,透過『力行』,才能真正體會法義;引法入心,吸收成為『髓』,才能增長慧命。」與精舍清修士談話,上人致勉以出世之心,堅定行入世的志業。
把佛法當成學問研究,上人認為這只是「佛學者」,而非「學佛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學法重在體悟,真正去做才有心得。」
四十多年前上人憑著理想創立慈濟,一路走來寸步不偏。上人強調:「說與做必須合一。在人間生活,不脫人、事、理三項,要讓人、事、理契合,不只要用心,還要身體力行;不能遠離人群閉門自修。」
欲使事圓、理圓,須求人圓;然而,上人表示「人」是最複雜的。「面對複雜的人事,求得『人圓』的同時,也要謹慎不受影響。」
凡夫為自己的利欲而煩惱;心懷眾生者,則為天下苦難而憂。上人嘆己年事已高,能否有通徹道理、表達無礙、知行合一的人,能承擔延續慈濟慧命之責?實為此憂悲苦惱,期許清修士挑負重任。
「發心這一念就是『始覺』,要在漫長的修行路上,精進前行不偏差,直到一理通、萬理徹的『圓覺』,方能通達宇宙萬理,達到『覺行圓滿』的目標。」
佛陀即將覺悟成道之前,經歷「降魔」的過程。上人提醒座中年輕的清修士把持「清淨在源頭」,恆持一念清淨發心。「在修行的過程中,有許多外在的陷阱,不離財、色、名等世俗誘惑。要以堅定的道心超越重重關卡,降伏魔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