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日 最美的雙手
◆7‧16《農六月‧初五》
【靜思小語】最美的手,是保護大地、為人間付出而勞動的手。
環保心,覺有情
學佛者能聞法入心、身體力行,才能使正法長存。早會時上人勉眾,有覺悟而發菩薩心,能「知」就要「行」——以「覺有情」的菩薩精神,為人群拔苦予樂。
「人能順天理、敬天地,四大調和,才能平安生活。而今人們為了短暫享受,破壞大地、污染空氣,以致天地氣候不調,災難頻生。人人當有覺悟,力行環保以減少災難。」
慈濟推動環保二十年,上人日前更提出「環保精質化,清淨在源頭」理念,呼籲大眾提升資源回收品質。事實上許多慈濟人早已身體力行——
台北周玉桂師姊,將白米、蔬菜盛裝在不鏽鋼便當盒,放入電鍋炊煮;飯菜若吃不完,可直接放進冰箱,減少保鮮膜消耗,也能節省清洗鍋具、碗盤的用水;林秀綢師姊回收寶特瓶時,一定先沖洗乾淨,並取下瓶環、瓶蓋後捏扁,存放家中多日也無異味。
上人表示,「克勤、節儉」以及「清淨在源頭」的做法,能讓垃圾減量、保持資源清淨,也是勤儉持家的妙法。「人人惜福惜物,節省能源,即能留福給子孫。」
住在台北縣林口鄉新都社區羅彭辰妹師姊,與先生在社區推動環保。今年五月社區管委會決議,每週日及週三實施夜間環保——住戶將回收物拿到中庭,由慈濟人教導如何分類;實施一個多月下來,現在許多住戶都會將資源在家沖洗乾淨並先做分類。
上人讚許羅師姊伉儷帶動高品質的回收分類方法。「假如各社區皆能如此,台灣即能成為處處都有寶藏的福地——因為大地人心皆是寶!」
台中縣大里市「大愛環保站」中,鄭隆田師兄設計兩個長形分類槽,讓寶特瓶回收過程乾淨、流暢。上人讚歎志工運用巧思,使回收分類工作科學化。「點點滴滴的用心,皆出於真情大愛而啟發智慧;亦見證做環保,乃『福慧雙修』。」
除了台灣,大陸環保志業亦開始起步。如七月九日蘇州「美之國」社區居民參訪蘇州靜思書院,學習環保知識;在四川洛水、漢旺等地,慈濟人也在街道上搭起露天螢幕,透過溫馨的團康活動,向居民宣導環保理念、教導回收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