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6期
2010-09-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慈濟推動大體捐贈15年】
  人醫之愛
  人醫之愛
  出版書訊
  天涯共此晴
  挑戰生命
  甲仙地震關懷
  【特別報導‧關懷莫拉克風災重建】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八月)
  百川歸海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6期
  二十二日 造福就是自我祝福

 

◆8‧22《農七月‧十三》
【靜思小語】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愛有多大,福就有多大。

揚慈航,度心靈巨浪

二○○八年五月十二日,四川遭逢芮氏規模八強震,一群群慈濟人自發自願,接力前往災區陪伴受災鄉親,迄今已逾兩年未曾間斷。

「雖然人人都有家業、事業,因一分覺有情,情牽眾生,故能克服萬難。」早會時間,上人肯定慈濟人如覺有情的人間農夫,在當地播撒愛苗,耕耘出粒粒愛的種子。

家住漢旺的李偉今年三十七歲,十三年前中風導致右半身不能動、言語困難,又歷經婚變,個性變得封閉。地震後,慈濟志工開始關懷他,鼓勵他善用健康的左手,做手心向下的人。

以前李偉心煩就抽菸,看到靜思語「心靈快樂即是極樂,心無煩惱即是淨土」,就此戒菸;且在志工接引下承擔音控志工,每天清晨六點到慈濟服務中心,進行志工早會連線準備,並開始做環保。

二十八歲的周欽是洛水銀池村人,因車禍癱瘓八年。五個月前周欽嚴重褥瘡住院,進行植皮手術;慈濟志工前往探訪時,見他長期臥床,大愛台同仁陸凱聲遂鼓勵他幫忙整理影帶、做場記。

擁有電腦專業的周欽很快就學會,同時透過觀看影帶內容,了解慈濟在四川所做的一切,心靈得到洗滌,對人生有了新的啟發,發願出院後要投入志工行列。

八月初周欽出院,媽媽對他仍深感憂慮;慈濟人開導,與其擔心,不如用歡喜心祝福,鼓勵媽媽在家帶動環保。八月十日周欽坐著輪椅跟著慈濟人邀約民眾到他家參加環保茶會,共有一百二十位鄉親參與;就在這一天,周欽家的環保點成立,母子倆發心做大地的守護者。

上人欣見兩位年輕人打開心門,而能無所障礙地用愛擁抱世界。「『菩薩所緣,緣苦眾生』。慈濟人志為人間菩薩,在茫茫大海中揚起慈航,不論巨浪多麼大,只要有心,都能衝破眾生重重的心靈障礙,引導其去除無明,散發智慧之光!」

發大願,就有大力量

「一天八萬六千四百秒,假如一秒鐘過不去,人生不知將如何……」今日凌晨花蓮、宜蘭接連傳出多起地震,所幸未引發災情;上人於國際慈濟人道援助研討會圓緣會上開示:「除了慶幸能平安,『幸好』還要再加『感恩』;倘若不平安,人生就是悲苦了。」

上人致勉座中企業家,要發大心、立大願回饋社會。「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愛有多大,福就有多大。『有一缺九』的人生很辛苦,期待人人『有十捨一』,只要啟發一念愛心,就是造福,亦是為自己祝福。」

與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參加此次營隊的學員談話,上人說,慈濟不僅僅是社會慈善機構,更要有宗教的架構——「宗」是人生的宗旨,「教」是生活的教育。

「不論信仰何種宗教,投入慈濟最重要的,是要有共同的人生宗旨和生活教育——慈濟的人生宗旨就是大愛無私,生活教育即品格修養。」

除了懷抱宗教情懷、虔誠發心付出,上人教示,人與人之間亦要放寬心量、合和互協,才能真正有福。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