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1期
2011-0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喜樂證言
  天涯共此情‧澳洲昆士蘭
  慈善臺灣
  天涯共此情‧廣東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一年一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1期
  二十五日 建立人品

 

◆1‧25《農十二月‧二十二》

【靜思小語】自立、自愛、能感恩,是最好的人品。

行儀有禮,孕育善苗

俄羅斯機場昨天發生自殺炸彈攻擊事件,造成三十多人死亡、百餘人受傷。早會時間,上人感嘆現今惡法不斷浮現,一如佛陀所言之「末法」時代。

「善法、惡法在於人心一念。善法能讓人成功、使社會有希望;惡法使人無廉恥、擾亂社會國家。欲使社會平安,國家要以善法庇護人民,教育要從小教孩子心中有愛。」

座中有慈濟中學寒假醫療志工營的師生,以及慈小合心共識營的教職員,上人特別強調教育對社會人群的重要性。

上人指出,懵懂無知的孩子,要由父母、老師啟蒙,父母應以身作則,為孩子穩固倫理道德基礎;學校師長則要傳道授業,增長孩子知識也提升人品;如此才能成為社會的棟梁。

「能自立、自愛的人,會對於周遭的人、事、物充滿感恩——在家裏懂得孝親,在學校懂得敬師、感師恩。反之,人生方向脫軌,差毫釐則失千里,無以建立品格。」

老師在教育上的用心,可以從孩子的外表與行為得見。上人肯定慈小、慈中的學子行儀整齊、待人有禮,這都是教育的成果。

「穿著整齊、形象照顧得好、待人有禮貌,就代表心靈的自愛。懂禮就懂理,假如形象邋遢,心理也難守規則,禮義廉恥的道德觀念必然薄弱。所以教育要很用心,絕對不能鬆懈。」


刻苦上進,脫貧希望

大陸四川達州十二歲的付永超,照顧失明的爸爸、擔負家事,卻不因此荒廢課業。永超每天清晨五點起床,做好早餐及爸爸的午餐後,步行一個多小時到學校。放學趕回家,用門檻當椅子坐著寫完功課後,煮飯、給爸爸端洗腳水。去年十月慈濟人開始關懷補助,讓永超可以搭公車上、下學,提早半個多小時回家。

上人讚歎永超刻苦上進,已可見未來有脫貧的希望。「古云:『性相近、習相遠。』孩子本具有善良的本性,隨著環境影響而向善、為惡。若在良好的環境下,有師長正確引導,就能發揮良能;在惡濁的環境中,就會隨之沾染惡習。」

在臺灣,生活無虞、長輩寵愛的孩子,生活態度往往很輕率;而學校怕家長反彈,不敢用心教導。上人對此感到憂心,尤其擔心年輕人是非難分、前途茫茫;期勉在座老師們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親、師、生相互合作,培育出有愛心、懂事有禮的學子們。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