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92期
2016-03-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大地保母
  慈善臺灣
  聞法札記
  特別報導
  人物誌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阿板薰法香
  真情映像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92期
  八至十二日 法潤心,愛護生

2.8~12《農正月‧初一至初五》

【靜思小語】讓心靈之法茂盛,如大地逢春,生機盎然。

 

天下一家

 

人人期盼過年歡喜,不料災難突如其來,讓許多人承受生離死別之慟,以及無家可歸的茫然心傷。大年初一(二月八日)到初五(二月十二日),全球慈濟人透過網路視訊向上人拜年,並誠摯祝福南部受災鄉親。

上人也天天與臺南慈濟人開視訊會議,慰勉師兄師姊們心繫受災民眾,放棄與家人團聚過新年,日日以愛接力,膚慰著受災者及失聯者家屬;何處有需要、有人受苦難,人間菩薩隨處現身、發揮安撫人心良能。

不只受災人需要膚慰,救人的人也需要。陸軍砲兵訓練指揮部教勤營指揮官邀請臺南慈濟志工前往關懷,在營區內舉辦兩場心靈講座,帶動人人虔誠祈禱,並一一致送福慧紅包、念珠,讓大家得到安定心靈的力量。

許多救難人員持續多日投入、身心疲憊,即使受了傷仍堅持繼續救人。上人讚歎大家如《無量義經‧十功德品》經文描述:「出生入死無怖畏想,於諸眾生生憐愍心,於一切法得勇健想,如壯力士能擔能持諸有重者……」──為了救度眾生,不畏艱難危險,如「壯力士」般擔負起救援重任,只希望受困者都能得救,人人都是菩薩!

慈濟人在醫院膚慰傷者,也在倒塌大樓現場擁抱失聯者家屬;罹難者遺體送到殯儀館後,也有慈濟人輪流陪伴家屬,安撫他們喪親之痛……上人感恩師兄師姊們視天下眾生為親人,展現「天下一家」的無私大愛。

上人引述敘利亞主麻教授所言,天地之間,有一個無形的「家」,這個家可大可小——人心冷漠,這個家就很小,只能容納幾個人;人心開闊、大愛無私,這個家就能夠容納幾萬、幾千萬,甚至全球幾十億人。「只要人人有愛,就能在天地大家庭裏和平共處、安然生活。」

去年四月底尼泊爾受強震襲擊,慈濟人長期投入救災,與尼泊爾居民建立真誠情誼,也帶動出許多發心志工。得知臺灣受災,本土志工帶領近五十位鄉親舉行祈福晚會,誠心傳送祝福。

「一念誠心遍及三千世界,只要人人都能虔誠祝禱,這一念心共振,是對臺灣很大的祝福。」上人表示,國際間有許多人對臺灣傳遞祝福,身在臺灣的人更要自我祝福。

上人教大家凝聚虔誠心念,發自內心彼此祝福,讓愛與善的祝福,從個人、家庭,擴大到整個社會、國家,廣披天下。

 

以愛啟愛

 

九日視訊會議,上人開示,黃金救援七十二小時已過,還有許多失聯者深埋瓦礫堆中,可以想見親友的著急,救援者也承負很重的心理壓力。「慈濟人要悲智雙運,用悲心去同理、以智慧去膚慰,帶動家屬安定心靈,感受眾人的真誠付出,不抱怨、不埋怨;人人心平氣和,社會才會平安。」

十一日起即將啟動安心家訪,預計走訪三千多戶災區家庭,了解災後生活情況。臺南、臺北、嘉義、高雄等地慈濟人一起參與視訊會議,上人叮嚀:「後續救助工作繁重,大家要合和互協共同投入,提起虔誠心為受災鄉親盡心力。」

不少民間團體、社會人士災後主動付出,有按摩師前來為家屬與救難人員推拿放鬆,還有醫師駐診發揮醫療良能,在在顯現出臺灣豐沛之愛。上人肯定:「付出的瞬間,人人都有滿滿的感動,生命因而發光、發亮,人生價值隨之提升。」

上人叮囑慈濟人在災區付出,也要照顧、勉勵其他愛心人,帶動人人平安、造福人間,讓臺灣各地湧現出更多的愛。

人間無常,上人教眾以「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同理心,給予悲傷、痛苦的人依靠;更要借重無常示現,從付出中體會佛法,戒慎虔誠,福慧雙修。

十二日大年初五「隔開」,與臺南視訊會議中,大林慈濟醫院賴寧生院長報告,維冠大樓搜救行動已近尾聲,失聯者生還機會渺茫,許多往生者遺體被找到時更為殘破腐壞,家屬情緒轉為絕望、憤怒,甚至具有攻擊性。中醫、心理復健醫師今日起將進駐重災區、殯儀館,與訪視團隊一起關懷受災鄉親。

「這麼多天過去,從一開始懷抱希望,直到完全絕望,可以想像家屬心情從悲痛而著急,從著急到憤怒;要以悲心、同理心了解他們的心情,用智慧觀察、好好勸解,讓人人都得到膚慰。」

中華佛教會今日將在殯儀館為罹難者舉行頭七法會。上人言:「但願人人凝聚一念虔誠,膚慰人心,拉長情、擴大愛,讓生者心安、亡者靈安;期盼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

 

祝福得福

 

海外慈濟人於新春期間與精舍連線,皆表達對臺灣地震災難的關切,並表示隨時準備好為受災鄉親付出;臺灣各地慈濟人亦簡報支援南臺震災情形。

「大家在海外關心臺灣地震,也請師父莫憂慮;只要海外弟子發大心、立大願,將志業做得扎實,就地發揮淨化人心、祥和社會良能,師父就能安心放心。」

上人期勉,人間菩薩如農夫,要用心耕耘福田,不分種族、國籍,廣傳愛的種子;「期待全球都有愛的種子萌發,多一個慈濟人,就少一分災難。」

海外慈濟人發願,聞法且要說法、傳法。上人欣言,在人心浮動不安的社會,要用法藥療治社會的種種雜症;「期待人間菩薩人氣旺盛,傳承法脈、弘揚宗門,就地帶動年輕後進。」

臺灣震災得到來自全球的祝福,臺灣慈濟人與會眾也以實際行動付出愛心。上人表示,人心之愛是無價之寶,要將愛鋪得更廣,情拉得更長——一方祝福,十方得福;十方祝福,萬方有福。

大陸福建福鼎市醫院年年拜年不缺席,前院長紀元忠先生與現任院長李桂心先生,帶領團隊與福鼎慈濟人共同發願。上人開示:「醫療與慈善如人的雙足,慈善是福,醫療是慧,兩者緊密相合、運作順暢,就能造福人群,福慧雙修。」

上人期勉人心永遠維持「心」春,讓心中永遠有溫暖的陽光,如大地逢春,生機盎然。「時時以法水滋潤心田,讓心靈的法茂盛;人人秉持佛心師志,用愛庇護大地、關懷眾生,祝福人間菩薩不斷增長。」

 

用心「聽話」

 

印尼、馬來西亞慈濟人返回精舍拜年,上人讚歎兩地慈濟人都很精進,「期待印尼志業向下扎根,穩固發展;馬來西亞志業能廣受當地企業家認同,穩定邁步。」

眾生本具清淨佛性,不分種族、宗教,人人都有一分相同的愛。上人叮囑印尼慈濟人,要向不同宗教、種族的民眾募心,讓愛的種子就地萌發茁壯,「要讓捐款人知道,慈濟在全球造福人群,其中也有自己的一分力量,提起慈悲平等心,共同為大地、人類付出。」

馬來西亞慈濟人持續朝兩百萬慈濟會員的目標邁進,上人期待能接引當地企業家關心慈濟志業,凝聚力量造福當地。「要把握因緣,讓志業如同大樹般,向下扎根、往上茂盛,產生更多種子,在更廣大的範圍裏帶動愛的效應、善的循環。」

與海外志工談話,上人表示「聽話」很重要,要懂得聽好人說的好話,也要注意分辨別有用心的壞話。

「說好話,能引導他人做好事;反之,倘若說話時心懷不軌,就可能讓人隨著錯誤的觀念做壞事。」上人教眾廣結善緣,作他人生命中的貴人,也讓自我生命得遇許多貴人。

上人回憶,早年有一位企業家分享,自己下定決心要做之事,就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好。「對他來說,時間就是金錢;對我而言,時間就是生命。」

人生無常,上人教眾,天天平安,天天都要感恩;「要用誠懇之心與人互動,把握時間,合和互協,共同成就人間菩薩道。」

 

轉苦為安

 

曾拍攝失智老人紀錄片《被遺忘的時光》的楊力州導演,由羅綸有師兄陪同向上人拜年。上人表示,片中失智老人的家庭諸多狀況,與現代社會背景有很大的關係。「見他人受苦景況,不只讓年長者悲觀,也會讓中年人感到害怕,覺得老、病的人生很苦。」

「人生在世有生、老、病、死之苦;老人家生病而不由自主,實在很苦!但是,人生是自我創造,選擇正確的人生方向、走對的路,就能輕安自在。」

上人舉述,在慈濟團體中,有許多八、九十歲、甚至百歲人瑞志工,身心健康,思路清楚,把握機會付出;「即使身體有病,但只要心靈健康,就能將人生道路走得很好,無論面對何種境界,身心都能安然自在。」

日前有一位醫師分享,自己只能以醫療專業治療疾病,卻不知生死去來;看到有些慈濟人身患惡疾,仍能輕安自在,內心感到敬佩。

上人言,這是因為慈濟人心中存有宗教道理,「假如不知『道』,無法依『理』而行,一旦走偏,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人生全盤皆亂。」

許多高齡環保志工少欲知足、也很幽默,是環保站裏的開心果。上人表示,記錄他們的人生,可以為社會注入一股正向力量,讓其他高齡者與即將邁入老年的人看見希望,安定人心。

「慈濟的宗教觀,是秉持佛陀教育,內修自持;度眾生、斷煩惱、學佛法、成佛道,就是佛陀教育的修行步驟。」上人言,慈濟人不只以法自修,且走入人群,打開人人的心門,共同投入利益大眾之事;海外慈濟人雖來自不同宗教、種族,但是他們尊重法脈、就地落實,廣開慈濟宗門而發揮慈悲喜捨的良能。

「『慈』,是造福人群;『悲』,是不忍眾生受苦而救濟;『喜』,是以人文安定人心;『捨』,是斷除一切欲念,身心投入利益天地人群之事。」

上人表示,慈濟人文志業除了報導眾生苦相,還負起安定人心、讓人間轉苦為安的良能,期待媒體工作者,不只是「喜」,還要「捨」——不為個人利益而做,要為天地人群付出。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