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6期
2009-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特別報導
  曾老師的真心話
  上布施
  出版書訊《生命的奇遇》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6期
  六~八日 常懷感恩,就是戒慎

 

◆10‧6~8《農八月‧十八至二十》

【靜思小語】保護好心念,才能保平安。

虔誠護心,感恩平安

「面對天災頻繁的此刻,要虔誠『護心』——不求隨心如意,只要保得平安就要感恩。」為期五天的「海外志工精進研習暨志業體巡禮」原訂在板橋和花蓮兩地進行,因芭瑪颱風外圍環流在東北部降下特大豪雨,阻斷海外弟子們的「歸鄉」路;早會時間,上人透過視訊連線,勉眾感恩每一刻的平安。

「大地長期受人類破壞,加上極端氣候侵襲,真的生病了!要時時懷抱敬天愛地、戒慎防災之心,感恩而不埋怨;保護好自己的心念,才能保平安!」

克己復禮,相愛和敬

受另一個新生的熱帶氣旋牽引,芭瑪颱風七日晨間二度登陸菲律賓,使當地災情雪上加霜。另一方面,印度水患持續擴大,淹沒七十多個村莊,逾五百萬人無家可歸……

「眾生共業,業力共伴、拉扯。善的力量小,惡的力量大,就會被惡拉過去。」面對全球日益頻繁的極端氣候,早會時間上人教眾「戒慎消舊業,莫再造新殃」,自求多福,就無災難。

「要用感恩心表達戒慎,惜福造福才能無災。最重要是克己——克服自心;復禮——人人有禮而相愛和敬。」

上人指出,過去懵懂中所犯的錯誤,業既已成,就要甘願受報;若能大懺悔,就如自首得以減輕懲戒;即使業障現前,也會有很多善緣包圍。

「人人當守本分、順天理。天理即人倫道德,要順從天理而生活——守本分、盡本事。反之,為利益自己不惜損害別人,就是逆天理。」

與台東慈濟人談話,上人言及多年來不斷呼籲人人要提高警覺,並非自己有預言能力,而是相信佛陀所說並用心體會;世間天災頻起,正進入佛陀所說的「壞劫」時期。

「劫」是時間單位。「一日能促為數劫,數十劫亦能促為一念,取決於心念之間。」上人指出,時間可以拉長,也能縮短。「若把握發心的那一秒,付諸行動,則可成就千秋百世之志業;反之,若人生幾十年間,無法培養出對人的關懷與愛,即使生命漫長,亦未如一秒鐘。」

上人慨嘆地球人口劇增,觀念偏差者多、造業的人更多;要增加善人才能減輕災難,而欲增加他人的善,要先增加自己的善。

「心是道場,人人有座靈山塔,莫光要別人修,最重要是修自心。對人常用感恩心,就會減少他人惡意相待;尊重他人就會得人愛,彼此互愛即大愛。感恩、尊重、愛,是人與人之間修正習氣的功夫。」

大愛心量,致富有餘

參加海外志工精進研習的二十一個國家地區志工,八日清晨在板橋靜思堂舉行圓緣。上人透過視訊連線,殷勉海外弟子謹記「立體琉璃同心圓、菩提林立同根生」,隊組要合心耕人間福田。

「心存誠正信實,是慈濟人的根本。心誠懇而行於正道,不受外在困境所動搖;有正向的信念並身體力行,就是與師父結緣深切的弟子。」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上人闡釋,第一個「明」字乃彰顯,而「明德」就是人人與佛同等的清淨本性。

「慈濟人要在付出中『見苦知福』,藉外境反觀自心;於靜思中,找到清淨無染的本性,打開心結,轉苦為樂。唯有心誠而純,才能發現清淨本性;故明明德乃誠正信實,亦是靜思勤行道。」

上人以「靜思內修、慈濟外行」勉眾,要誠懇內修,對外則要慈悲喜捨,將天下蒼生當成親人,付出大愛。「慈濟人間路就是真正的菩薩道,慈濟人無所求付出,還要說感恩,這分無私無染的愛,即『止於至善』。」

即使身外物資匱乏,仍願意傾盡所有付出,再微薄的力量也可以救人。上人言:「大愛心量,致富有餘——看來窮無一物,然心中充滿大愛,就是富有人生。」

上人期勉大家「慧根深植菩薩道」——智慧之根伸得更深更廣,將美善清流傳遞到世界各角落。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