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2期
2010-05-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莫拉克風災重建
  甲仙地震關懷
  特別報導‧川震兩周年
  一句話的力量
  【慈濟四十四周年慶】
  人文新賞
  百川歸海
  發現歡喜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四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2期
  三十日 時間、空間、人間

 

◆4‧30《農三月‧十七》

【靜思小語】善用分秒,是時間環保;處處皆道場,是空間環保;引法調和身心,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環保。

敬天愛地護生態

「行腳在外十多天,看似很長,然天下事多,每一秒鐘只能用『匆匆』來形容,仍感時間不夠用。儘管來去匆匆,令人歡喜的是,各地慈濟人都充滿了菩薩道氣!」甫於昨日結束十七天行腳返回精舍的上人,早會時間與眾分享此行點滴。
在玉里慈院大廳,看見前來就診的患者臉上未見病容,反而彼此微笑打招呼,人與人之間一片祥和,上人深感欣慰;在醫療資源少的玉里小鎮,張玉麟院長及醫護同仁們守護生命、守護愛,儘管「很幸福」、承擔很重,卻能甘願、歡喜,則讓上人安心。
往闊別二十年的恆春途中,上人說,車進楓港時,就開始仔細觀看車窗外,期待印象中的山水之美。然而沿路行去,只看到一小段蔚藍靜海,而曾經種植蔬果的翠綠農地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柏油路與建築物;少了綠意的山巒,不見春日景致,只有乾枯一片……
墾丁、鵝鑾鼻是南台灣著名的遊覽點,為了不讓遊客經過的地方滿是垃圾,恆春王伯蓮師姊早在十多年前,即在自家旁的空地作資源回收;恆春環保就在小小的空間、以少少的人力克難起步。
三年前,郭林對師姊夫婦提供一塊六百五十坪大的土地,志工以回收建材搭設環保站,在這個以「落山風」聞名的地方,設立了全台最南端的環保站。上人肯定恆春慈濟人道心堅定、疼惜大地的這分愛,令人動容且感恩。
從屏東一路北上,所有環保站都令人讚歎,亦欣見許多菩薩在環保道場裏勤修。
「人人把握時間,充分利用分秒,這就是『時間環保』。即使是在橋下、公園或路邊,慈濟人也善用空間,先集合觀看『人間菩提』,才開始動手做環保;處處都是道場,這就是『空間環保』。」
許多環保老菩薩分享,過去待在家裏,不是被嫌嘮叨,就是鎮日對著電視機備感無聊。上人表示,如今慈濟環保站就成為老人家的「輕安居」。
「老人家在做資源分類時,手動腳也動,不只是復健身體,且引法入心,調和身心,此即『人與人之間的環保』。很多人在環保站中身心復健,因而改變了家庭。」
得知在無風沒雨的天候下,國道三號七堵段的走山意外,造成三輛車子、四個人深埋其中,上人深為不捨;也敦示所有師兄師姊,大地已受毀傷,要時時提高警覺,敬天愛地護生態。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