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至二十九日 輕安最健康
◆4‧28~29《農三月‧十五至十六》
【靜思小語】「輕」是放下煩惱,「安」即安穩平安,身心輕安最健康。
草根護大地
於北區環保志工聯誼會中,「草根菩提」樸實率真的分享,讓人感受到他們守護大地的虔誠精進之心。「『菩提』即是『覺』,環保志工覺悟必須保護環境的道理,因此人人提起責任,用雙手守護大地,故稱環保志工為『草根菩提』。」
上人開示,大地、空氣受污染,皆起於人的欲念;人心貪欲無窮,有「一」缺「九」,永不滿足,造成難以補救的世界性環境問題。
「一個人基本生活所需並不多,然現今社會趨勢鼓勵消費;消費愈多,製造也愈多,不論是對資源的消耗及水源、土質或空氣的污染,實在難以估算。」環保理念,須發自心靈且落實生活中,上人勉眾少欲知足,克勤、克儉過生活。
自從聽聞受乾旱所苦的大陸雲南省村落,每人每天限用四兩水,上人用水比過去更節省。「台灣亦屬缺水地區,大家要懂得惜水。莫以為環境污染與己無關,當所呼吸的空氣、所踏履的土地、所倚賴的水源都受到污染,未來人類該如何生存?天下事人人有責,不能輕視自己的力量。」
相較於盲目、可堪憐憫的消費人生,上人讚歎環保志工無分年齡、社會階層,以雙手做資源回收保護大地,創造有價值的智慧人生。
「不若許多人將時間浪費在吃喝玩樂,環保志工將時間回收,運用來保護大地,人生分分秒秒踏實而有價值,這就是『時間環保』。」
台北寸土寸金,無法覓得固定環保點的社區,遂產生「流動式環保站」,大家固定時段集合在陸橋下、公園旁整理回收物,當天立即收拾乾淨。
路邊不僅是環保道場,還是聞法道場——整理回收物之前,先聆聽上人開示,再以寧靜自在的心投入環保工作。上人笑稱大家也帶師父到「路邊道場」講經。「大家善用空間彼此分享、開導,心靈在此得到淨化,這就是『心靈環保』。」
環保包含善與愛,上人期待人人用大愛的心,愛時間、大地空間、人與人之間。
真實大回向
「『輕』是放下煩惱,『安』即安穩平安。人身難得,能夠做到身心輕安最健康。」台北文山區和氣一組長徐潤蓮師姊四月中旬因病往生,於北區幹部座談中,上人勉眾體知人生無常,將菩提種子深入意識中,讓慧命永恆。
人生除了「生、老、病、死」之苦,尚有「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與「五蘊熾盛」之苦。對於潤蓮師姊往生,法親即感受到「愛別離苦」。上人開示:「雖然師父也很不捨,但這段時間她在病中修行,道心如如不動,師父感到很安慰。」
住院期間,師姊展現堅強的生命韌性,不怨天尤人,還寫下一張張手札安慰親友。上人哽咽敘及師姊在病中手札上寫著「師父,弟子多生業障一生了」等字句,感到其心寬念純法入心。
「面對這麼好的弟子,我也會感嘆,若她能再多活幾年,不知有多好……不過,我也很了解因緣。因與緣總是有限,任何一人,包括我自己,也無法如大家所請求『常住世間』。」
上人表示,法入心,慧命永恆,當能乘願再來,在下一段生命中再續法緣。反之,心中沒有法,慧命沒有成長,將帶著煩惱不斷輪迴六道;故要「斷生死」,即須「斷煩惱」,增長慧命。
潤蓮師姊病危時,有人建議請某道場法師誦經祝福,師姊婉拒,表示人人自性三寶具足,「用我的身體做大回向」。上人肯定表示:「雖在病中,能夠心靈平靜、不起煩惱,且相信自性三寶,這是最實在的大回向!」
上人講述一則佛典故事——
「神通第一」目犍連尊者,遭大石砸擊往生,消息傳回僧團,比丘們皆感不捨。佛陀對眾開示,業重如須彌山,尊者已然證悟,是將多生重業於此生受盡。
佛陀說,尊者在多生以前為捕魚人,一日正在撒網,一位獨覺的辟支佛對他說法,表示這些魚類受網捕的苦痛,會隨著他生死輪迴,直到受盡業報。
捕魚人從此放下漁網,發願生生世世修行;直到隨佛陀出家多年後,終將多生業障於一生了結。
上人引以教導,即使尊者「神通第一」,仍難逃業力。「潤蓮有此覺悟,善用身體為人群付出,每天做大回向;多生業報一生了,未來即能以明澈心性,生生世世乘願而來,完成道業。大家要將『不捨』、『難捨』,轉為『大捨』之心,以其品德為典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