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至二十三日 因德而得
◆4‧22~23《農三月‧初九至初十》
【靜思小語】守戒如律,無所求付出愛,有德行自然得尊崇。
用大愛、用大心,護地球
過去以屠宰、賣豬肉為業的胡師兄,聆聽上人法語後,知曉因果之理,毅然轉行,感恩太太一路支持;豐原劉師兄自言有段時間像斷了線的風箏,迷失在政界,感恩慈誠師兄撿回自己的風箏線,有機會重新踏入慈濟大家庭,在環保站流汗付出。
高齡八十多歲的劉張女士日日在潭子環保教育站做分類,兒子劉春吉不解母親為何腰痛仍堅持做完環保再去看醫師,在深入了解的過程中,也投入環保行列,去年受證慈誠。
中彰區環保志工於台中分會進行聯誼,他們率真質樸、勇於「自我漏氣求進步」的誠摯分享,獲得台下法親共鳴。
「每一個環保教育站,都是調適身心的好道場。」上人欣言,環保站讓人接受教育、改變觀念、戒除惡習,回復健康;真正是「道場」。
「雖然一直很想到各地環保站探看大家,但是『時間』不夠、『空間』走不透,不過『人與人之間』的緣很足夠。」上人感恩環保志工懷抱保護大地的共同心念,長年在社區力行資源回收分類。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上人提及慈濟環保志業將屆二十年,成果斐然,常有海外人士前來取經。「感恩環保志工們不只關心自己居住的社區、關心台灣,更是為了救地球、守護天下人而做環保。」
雖然一人之力微弱,但上人表示,集合人人的心力,招呼大家共同投入環保道場,就能淨化己心也度化人心、淨化大地。
「大地需要人人用心、用愛關懷,且須用大愛、用大心——除了自己發心,也要引導別人發心;無數人同一心念,此心能包太虛,就是大心。」
上人指出,懂得疼惜大地,就能惜福愛物、生活勤儉——「儉」即愛物命、能造福,「勤」則精進修智慧。「做環保既是惜福造福,也是精進增慧,福慧雙修。」
不同於拜票選舉、從政所得的權位,上人說,慈濟委員受社會肯定、讚歎,是「德而得」——守戒如律,以愛付出無所求,為社會、為國家付出,更是為天下人做天下事;具有德行,自然能得人尊崇。劉師兄從政壇回歸菩薩行列,放下身段、擴大心胸,堪謂「轉小為大」。
「環保志工基於愛護大地眾生的心,長年累月揮汗辛勤、腳踏實地付出,因而建立德行,故有力量帶動人人疼惜物命。」上人再度感恩大家造福地球、造福人類。
發大心、立大願,弘佛法
一千兩百年前,唐朝鑑真大和尚應日本學僧所請,東渡日本傳法,六次渡海、五次失敗,終至雙目失明仍不改其志;大愛台團隊歷時五年製作完成動畫電影「鑑真大和尚」。
二十三日於台中分會進行中彰區慈濟聯誼會,上人期勉慈濟人學習鑑真大師堅定弘法的精神,在社區廣邀人間菩薩,救度迷茫眾生脫離苦難。
「佛陀說,眾生皆有與佛同等的覺性,只因無明煩惱而輪迴六道,難以超脫。能覺悟此理,自我修心、回歸清淨本性,才是真學佛。」
佛陀心胸開闊,能包容世間萬物、平等尊重大地眾生;上人勉慈濟人也要回歸佛心,懷抱天下人。
「若心心念念的只是自己、家庭之事,於狹小的範圍煩惱執著,可能會演變成不堪之苦。」上人表示,局限在私情小愛,徒然多增業力;應開闊心胸,擴大愛的範圍,提升生命價值。
「佛法再好,若沒有人推動、弘揚,也會迅速衰落。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既得人身又聞佛法,應該以感恩回饋之心弘揚佛法;讓人人了解——救人心即能救世界。」上人勉慈濟人提起使命廣傳佛法。
要對外弘法,須先引法入心,自我淨化。上人指出,心靈清淨無染、真誠的內在之美,就是佛法的境界。「心能寧靜,讓法入心,且能身體力行,就能得到法喜,開拓美好心地風光;人人心念合齊,整體就能展現出真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