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2期
2010-05-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莫拉克風災重建
  甲仙地震關懷
  特別報導‧川震兩周年
  一句話的力量
  【慈濟四十四周年慶】
  人文新賞
  百川歸海
  發現歡喜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四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2期
  二十至二十一日 幸福考驗

 

◆4‧20~21《農三月‧初七至初八》

【靜思小語】考驗來臨時,唯有心靈會合,方能過關。

運轉使命,搶救生命

早上在台南,見聞有喜、有悲的人生——有夫妻同行菩薩道,彼此護持、相互鼓勵的幸福家庭;也有另一半因病臥床或意外往生,甚至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哀傷故事。隨後來到大林慈濟醫院,聽聞各醫療科以「淨、靜、境、敬、鏡、競」為主題,報告特殊醫療個案與溫馨醫病情。
至親至愛之人陷入重症或是往生,是人生最不堪、最痛苦之事。針對同仁分享成功治療的棘手病例,上人欣見醫療團隊發揮大愛良能。
人生健康就是福,若有病痛,則要倚靠大醫王用心找出病因,對症下藥。上人表示:慈濟大醫王的好技術,關鍵在於用心與信心。「這分用心是出於尊重、敬重生命。而敬重生命,必定要有寧靜的心,心靜自然顯神通——在關鍵時刻,醫師能『靜寂清澄』無得失心,達到『志玄虛漠』的境界,全神貫注於救治傷病。」
生命寶貴無價,然上人言,若人生偏差,讓家人不得安心、社會不得安寧,如此人生實屬枉然。「能善用健康時發揮良能,才是真正有價值的生命。」
上人感恩醫療志業同仁有志一同,對其他院所放棄的病例,以一念不忍之心,提起使命搶救;當許多重獲新生的病患,在社會上發揮生命價值,即是最好的回饋。

環保巧思,素淨天地

去年護理用品環保創意競賽中,大林護理同仁運用巧思,將用完的塑膠點滴瓶身,做出病患安全手拍、兒童病患鈴鐺頭圈、安養中心病人之保暖披風、雙腳支托布、腳踏墊等。聽聞護理部黃雪莉主任分享,上人稱歎白衣大士們不只用愛膚慰病患,也用智慧發明,讓廢棄物成為實用的「臨床用物」。
為降低地球的損傷,慈青近來也大力推動「時代青年千萬素,減少百萬CO2」素食推廣運動;上人從屏東一路行腳北上,皆有當地慈青來報告推展情形。上人肯定慈青的用心,若人人茹素,就能減少養殖動物產生的大量溫室氣體,有助減緩暖化現象。
「人既能破壞大地,也能保護大地;素食是保護大地環境的有效動作,同時也能少造殺業。故望所有慈濟人不只搶救生命,同時也要素食以搶救大地!」

醫療爭光,善護乾坤

由林俊龍執行長、大林慈院簡守信院長、台北慈院趙有誠院長領軍,慈濟醫療團一行二十五人,赴英國曼徹斯特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健康促進醫院年會;除發表健康促進主題論文,也與國民健康局合辦一場「健康醫院與健康地球工作坊」,示範醫院除了治病外,還能在減緩氣候變遷與地球暖化上盡心力。
慈濟團隊亦在會場外設攤介紹低碳食物、環保餐具,並展出回收寶特瓶製成的各式精緻毛毯、衣物;讓國際醫療人士大為驚歎。
因冰島火山爆發,歐洲班機大亂,返台行程受延誤。上人透過視訊慈勉大家安心靜待重新啟航;也感恩大家為台灣爭光,在年會上宣導疼惜地球、保護環境的實際作為。
「人類要珍惜大乾坤,才能呵護大地萬物;無奈人類總是傷害大乾坤,以致四大不調,危及小乾坤的健康與安全。」上人再次呼籲人人用心愛地球。

心靈會合,群策群力

「有完善的規畫,人人皆朝共同方向前進,才能展現整體和合之美。」二十一日上人行抵台中慈濟醫院,聆聽醫療科報告後,由於台中慈院將接受評鑑,上人致勉以感恩心面對,並期望四所慈院能互取經驗、彌補不足,以群策群力的充分準備,接受考驗。
「評鑑能讓我們提高警覺、整頓充實,故要視評鑑乃『幫助醫院診斷健康』的把關工作;唯有醫院健康,病患才能得到最好的醫療。」
談到完善規畫,上人舉為莫拉克受災鄉親興建永久家園為例,匯合了全球慈濟人的愛心及無數志工長期投入心力,才能打造出如藝術品般、優美而穩固的大愛園區。
五天前上人前往杉林大愛園區,欣見入住的鄉親們各自發揮巧思布置新家,還有住戶在自家門前,以卵石排列出慈濟標誌。他們表示,此舉是出於感恩,感恩慈濟人災後一路陪伴與付出,而能擁有夢寐以求的住家。而得知住戶已經組成管理委員會,對將來的生計已有規畫,上人感到十分安心。
園區住戶在四月十七日於希望廣場開啟「幸福市集」,展出融合自六鄉鎮住民多元文化特色的手工藝品與各項農產品。上人欣言,除了在園區發揚屬於族群部落的文化,最重要就是心靈會合——有共同的展望,大愛園區才能成為國際典範。
上人藉此期許醫護同仁們,懷抱共同希望與心念,彼此合心、和氣、互愛、協力。「把醫院當成是『自己的』醫院,同心做好規畫,相信如此必能克服萬難,做好每一件事。」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