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2期
2010-05-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莫拉克風災重建
  甲仙地震關懷
  特別報導‧川震兩周年
  一句話的力量
  【慈濟四十四周年慶】
  人文新賞
  百川歸海
  發現歡喜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四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2期
  十三日 護覺性,長道苗

 

◆4‧13《農二月‧二十九》

【靜思小語】引法水滋潤心地,使道苗成長的同時,也要不斷去除煩惱雜草。

法水入心,萌發善種

佛陀講演《法華經》的靈鷲山盛會,佛陀入定、眉間放光,除了已達正等正覺的菩薩知道佛陀將要說大乘真實法,其他人心有疑惑;彌勒菩薩遂將大家的疑惑提出,與文殊菩薩問答間,讓大眾了解佛陀即將暢演本懷。
「佛陀眉間的毫光,是要照射入人人的心靈;人心若與佛會合,萬八千世界即攝受於心。」
晨語時間上人開示,凡夫心受無明遮蓋,心地飛沙揚塵,遂「背覺合塵」——背離清明靈覺本性,不斷產生煩惱,生生世世輪迴六道。
「《無量義經》言:『微渧先墮,以淹欲塵』。乾旱的土地需要雨露滋潤,凡夫塵沙飛揚的心地,也須引法水持續潤溼。佛陀的心光就像陽光,能普照一切黑暗角落;得聞佛法,要把握因緣,以法水潤心,菩提種子才能萌發生長。」
上人強調,法不入心,即使有機會接觸好話、妙法,也無法受用。「引法水滋潤心地,使道苗生長的同時,也要不斷去除煩惱雜草,保護一念覺性,靈山才會永存於心。」
如何才是真正「法入心」?上人表示除了自己受用佛法,也要用種種方法讓大家理解、受用,傳揚佛陀心光。
「佛陀一生說法、一生示教,眉間的毫光,是要照射入我們的心靈;能攝受佛陀教導的種種道理,心與佛心會合,即能見證自心的風光,也能向外傳播心光。」

大愛光芒,照亮苦難

多明尼加「波羅村」與海地相隔一座山,許多海地人翻山越嶺來此謀生,一萬人口中約有七至八千是海地人。海地強震後,許多媽媽帶著孩子走上三、四天的山路來到這裏,生活困苦。多明尼加慈揮師姊與阿根廷程玉立師姊四月七日來此勘察,四月十一日針對極困苦的八十戶發放物資;此行還有海地三位志工及多明尼加拉羅馬那三位本地志工參與。
早會時間,上人感恩慈濟人發揚佛陀心光,照亮苦難眾生心靈,三位海地志工發心立願,承接慈濟大愛,跨國界關懷流離失所的苦難同胞,確實是「人間好菩薩」。
「人人心中皆有愛、皆有佛性,只要有因緣予以啟發,就能建立起自性風光——見苦難人起不忍之心,起身付出,傳揚愛的光芒。」
上人表示,佛心就像一面清淨明朗的大圓鏡,可以反射陽光,照耀黑暗角落;海地本地志工在慈濟人引導下,也能反射愛的光芒,幫助在陰影中的苦難同胞。

合心互愛,承擔大任

早會結束後上人展開全台行腳。車行抵達玉里慈院,在張玉麟院長陪同下,上人到診間問候等待看診的民眾;隨後關心院內評鑑作業情形。
醫療志業體任何一所慈院面臨評鑑,都會相互支援,不斷自評、預評。上人了解準備評鑑的過程非常耗費心力,然皆勉以「感恩心」看待,感恩評鑑能補充不足、改進缺失,也讓各院主管同仁合心凝聚。「人人合心,疲累就會減半;不合心,心靈無法凝聚,身心會更加疲累。」
人人都有佛心、愛心,更因有共同的理念而來到慈濟,卻是各有習氣,也因立場不同,看事情有不同角度;上人勉眾要藉事練心。「打開心門,包容不同的見解;用大愛擁抱一切,就能歡喜自在。」
玉里位處花東鄉間,承擔守護小鎮健康的責任,難免會有壓力。上人以己為例:「雖然常感壓力沈重,但是有壓力才有衝力,可以承擔大任的人生才有價值。」
玉里慈院舊院區已改建為靜思堂,落成啟用以來,上人首次踏入,對眾簡短開示,希望大家善用莊嚴的道場,經常在此共修、學習,尤其老菩薩可對眾分享人生經驗。
「醫院是守護愛、守護健康的磐石;靜思堂則是造福鄉里、守護心靈健康的磐石。無論是守護身體健康或守護心靈健康,都是合許多愛心人的付出而成就,大家要經常來此精進。」
繼續南下行腳,在強勁的海風中抵達恆春環保站,志工們歡喜道:「上人,您終於來了!」上人參觀環保站並簡短開示後揮別,傍晚近六時抵達屏東分會。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