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2期
2010-05-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莫拉克風災重建
  甲仙地震關懷
  特別報導‧川震兩周年
  一句話的力量
  【慈濟四十四周年慶】
  人文新賞
  百川歸海
  發現歡喜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四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2期
  七日 「覺」要能「行」

 

◆4‧7《農二月‧二十三》

【靜思小語】有自覺就要起於行動,提起使命與信心,再難也不放棄。

寧靜小鎮的吶喊

「三十多年前,我巡迴全省複查個案時到過墾丁。印象中當地風光旖旎,令人歎為觀止!然而,再美麗的地方,也有黑暗的角落,墾丁國家公園旁有慈濟照顧戶,一家皆是老、殘、病者……」
當年為了找尋恆春的照顧戶,上人奔走偏遠鄉間,一路行去,感受到村民熱心純樸,人情濃郁,家家戶戶彼此熟識,還有親戚關係。早會時,上人回憶:「只要向村民問起某人、某戶的情況,人人都詳知其生活狀況,替他請求濟助;令人感到人親、土親,人情如風景之美。」
近年恆春每年四月舉辦音樂季,提供年輕人盡情吶喊、展現歌舞才華。上人感嘆,每到此刻,許多年輕人湧入,徹夜狂歡、縱情享樂,致車禍事故與吸毒案件頻傳,不但破壞小鎮平靜,也在美麗海灘上留下大量垃圾……
「社會未來的希望寄託於青少年,青少年若迷失,將是家庭危機與社會隱憂!」上人感嘆,現在社會趨勢鼓勵消費、玩樂,忽略本分與道德禮儀;音樂季雖為恆春帶來人潮,卻也帶來亂象,無形的損失比有形的收入更為巨大。

轉念齊心護地球

欲在社會強大濁流中,將孩子導向正途,不少父母和師長有力不從心之感。不過,恆春慈濟人仍提起菩薩使命與信心,持續努力不放棄,致力守護人人的清淨本性。上人感恩恆春環保志工,日日淨山、淨海,做資源回收分類,照顧這片美好的土地。
剛開始志工人數少,在王伯蓮師姊家旁邊的小空地做分類。「看到這群婦女忙於家業、事業,還能長久對大地如此疼惜,連警察都受感動而投入環保;就這樣慢慢帶動起來,走過十五個年頭。」
恆春環保志業歷經篳路藍縷期,如今已有固定的環保點,附近居民會攜家帶眷前來投入分類工作。上人感恩大家除了在社區推廣環保理念與行動,更走入幼稚園、小學,教導孩子帶手帕、少用衛生紙以減少砍樹等,培養孩子克勤、克儉的生活習慣,進而影響父母。
「既有自覺,就要起於行動。轉一個念,即能淨化人心、保護地球,守護美好的山水景觀。」上人讚歎慈濟委員雖多為家庭主婦,卻因關心教育、希望守護人人清淨本性,而深入人群中,應其根機說法、悲智雙運。
「雖然人間四大不調、人心不軌,令我憂心;但只要想到人間菩薩如此殷勤,即感歡喜。」雖未能常來看望大家,上人感恩大家的心緊緊跟隨、聞法能行,著實欣慰。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