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 喚醒沈睡心靈
◆6‧5《農四月‧二十三》
【靜思小語】慎思已聞之法,內化為思考的力量。
聞法入心,學以「大用」
晨語時分,上人教眾日日慎思已聞之法。「聽法後,莫以為『知道就好』;要能進一步體會,用於日常待人接物中。如身體吸收營養般,將『法』內化為思考的力量。」
佛陀教育大眾不執有、不偏空,是謂「真空妙有」;上人請大家自問:「感到歡喜時,是否得意忘我?看見悲苦,是否無動於衷?若覺他人之事與己無關,即執著空——只求自身解脫煩惱,卻不想兼善他人。如此實為可惜。」
學佛要能行中道,上人囑眾,莫執著於「靜寂清澄」的境界中,為求清閒而欠缺「志玄虛漠」的精神。「行大乘者,應展現『志玄』——發大心、立大志,不懼世間繁瑣,提起勇猛心,走入人群;且學以致用,用於『大用』——不僅愛身邊的人,還要兼愛天下眾生。」
人人本具大乘種子,上人表示:「佛陀暢演《法華經》時,『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就是希望將人從沈睡中喚醒,提振本具之佛性,向大乘路而行。」
世間大眾往往難以相信真正的大法,故上人教示,聞法後還要「惟忖」——細思、慎思,法才能入心,運用於日常生活中,利益一切眾生。
要生產「慧」,莫製造「業」
人口逐年增加,圖方便的人愈來愈多,許多物品用一次即丟。早會時上人指出,此乃名符其實的製造「業」——造業者愈多,地球受傷愈大,使天災人禍頻仍。
「大地不健康,人亦難平安。」大地損傷日趨嚴重,上人敦示大眾:「莫輕善小而不為——人雖渺小,但若能發一念心,就有無限力量,能影響許多人。」如慈濟人二十年間,身體力行帶動資源回收,使垃圾大幅減量;否則環境不堪設想。
「若能用心,人人都有無限潛能。」上人讚歎環保菩薩智慧高、巧思處處現;如台中洪利當師兄為讓志工能省力做環保,用回收材料組裝成一台壓瓶器,志工們只要拉下手把,就能壓扁硬邦邦的鐵罐或輕薄的寶特瓶;避免長時間腳踩瓶罐引起腿部痠痛。
位於台南小漁村的鯤鯓環保站,有四位鎮站之寶——九十歲的吳海清、七十一歲的蔡玉梅、七十四歲的陳青以及六十多歲的張林金治老菩薩。其中海清阿嬤天天一早五點半出門,與玉梅阿嬤兩人十年來幾乎全年無休;玉梅阿嬤日日出門前,先向上人法照頂禮,再騎四十分鐘的腳踏車到環保站,拖著比人還高的回收物,一人當兩人用。
「老是寶!或許不識字,卻很懂理。」上人欣言,老菩薩以「師父說的、做就對了」為信仰,日日心想好意、身行好事、口說好話,故身心健康;這分精進力,令人感動。
「信為道源功德母,一切善法從『信』起。除了有信根、精進根,他們念根也很純——念茲在茲、專心一志做師父所說。」
有人笑他們傻,辛苦回收換得的一點錢,卻不留下來自己用。他們回答:「自己享受只是一點點,如果給師父,就可以救人、救大地,還能護持大愛電視台!」
上人讚歎:「這分不受人影響的心,就是定力,有定就能產生智慧,進而影響他人。這就是將『根』、『力』用在對的地方,不只造福人群,也是保護大地。」
一千多位環保菩薩在桃園靜思堂共修,上人透過視訊連線,致勉大家相互交流、吸收智慧;也祝福人人具足五根五力,成為人間菩薩農夫、呵護大地的園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