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4期
2010-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環保二十年
  特別報導‧莫拉克風災週年紀念
  醫海慈航
  一句話的力量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六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4期
          實木家具DIY——廢木重現新生命

◎撰文‧鍾易叡  攝影‧楊福龍

木料,雖不列為資源回收項目,
經過達人改造,
每一塊廢棄木料都能找到重生的價值,
蛻變成書櫥、餐桌或椅子……
再續物命,與人結好緣。


每週二、五清晨,林天來都會到住家附近楠梓區一處社區資源回收處,與志工一起把居民累積分類好的回收物搬上環保車,運回右昌環保站。

偶爾,他會在路旁廢棄的木製家具中,找到仍能回收使用的木料。被稱為「廢棄木醫師」的他,便將這些木料撿回去,剝除外層腐木,以碎木填補加工,再經過設計,敲敲打打做成書櫥、衣櫃、桌椅等家具,賦予廢棄木新生命。

門外漢,一做二十年

六十五歲的林天來,擁有令人稱羨的木工技能,當年他在中油服務期間,曾任職於油廠國小總務,看著木工技師修理學校課桌椅,他一時興起跟著從頭學起。

「一般木工多偏向技藝學習,也習慣使用新木材,很容易學了一點皮毛,便失去對木材的謙卑態度。」

林天來認為,每塊回收來的廢棄木都有歷史,必須努力學習、全力以赴,才能為每塊廢棄木找到重生的價值。

十多年來,他製作過八百多張大小椅子與長短板凳與人結緣,家中多項家具都是他親手設計製作。

林天來記得,小兒子剛考上大學時,想要有個放電腦的桌子,好不容易找到合用的款式,價錢卻超出預算。

林天來仔細研究市售款式的設計優點,並了解小兒子的需求,最後動手做出可以同時擺放桌上型電腦與筆記型電腦的兩用桌,還做了線材收納整理盒。

雖然自己動手做家具花時間又費工,但因深受家人喜愛,親朋好友也都讚賞有加,讓他這個興趣一做就是二十年。

國寶木,可遇不可求

四年前,林天來退休之後,跟著巷口的老鄰居陳茂松一塊到興建中的高雄靜思堂鋪設連鎖磚,之後又到住家不遠處的慈濟右昌環保站做志工,每週跟著環保車穿梭在楠梓地區回收物資,也尋找可再利用的廢棄木材。

他表示,一般三、四十年以上的老家具,材質多是國寶級的檜木、樟木或紅豆杉,這是極珍貴的樹種,也是最好的木材之一,用來製作家具會散發芬多精。

「這些『寶』,一刀一鑿都要相當謹慎,雕刻後的木屑也要回收,因為它們特有的自然清香,可調節自律神經,還可以作為天然蚊香。」

「寶」可遇不可求,林天來退而求其次,不論新舊木材,只要回收處理後能用的就是好木材。

每次撿回廢棄木料,他會先整理成平整的木板。林天來曾將數張、甚至數十張大小不一的木材,拼湊成一件家具,有時甚至得花數週或數個月來蒐集材料,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也充滿實用性。

林天來說,很多人退休後生活缺乏規律,容易變得懶散,身體自然不好。「當志工除了回饋社會,還認識很多新朋友;當一個人做事全然投入時,自然感到人生樂趣無窮!」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