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5期
2010-08-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莫拉克風災周年紀念
  聞思修
  寰宇慈濟
  一句話的力量
  主題報導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七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5期
  二十至二十一日 大承擔

 

◆7‧20~21 《農六月‧初九至初十》
【靜思小語】把「我」縮到最小,不礙人眼卻無處不在,為天下人做天下事。

無疆界重任

台灣時間昨天晚間十一點,正在美國紐約召開的聯合國「經濟暨社會理事會」,宣布「佛教慈濟基金會」取得該會「非政府組織特殊諮詢地位」。

「經濟暨社會理事會」是聯合國六大機構之一,慈濟四十多年的慈善經驗,是此次通過的關鍵,未來可以「非政府組織」身分,參與相關會議、提供口頭與書面建議,並與各非政府組織交換經驗;對於世界各地的重大災況能更加準確、快速地掌握;而慈濟國際賑災工作,亦可申請聯合國必要的協助與安全保護。

早會時間,上人向全球慈濟人宣布此「一大事因緣」,誠摯感恩大家長年來用心、用愛,編織慈濟歷史;亦勉眾以更加堅實的力量,擔負無疆界的天下重任。

「一念偏差,為惡的力量大於須彌山;一念向善,造福人間的力量同樣大於須彌山。慈濟從微弱的力量克難起始,是最初的一大事因緣,四十多年來恆持『為佛教,為眾生』初衷,為眾生導正心靈。」

上人表示,天下事,天下人都應該關心;慈濟人發大心、立大願,肩負天下蒼生,故甘願付出、承擔。如今獲聯合國諮詢地位,視野必須更寬闊。「此後,我們肩負更沈重的責任,要廣布佛教大愛無私精神,無疆界、無分別地救助世間苦難人。」

盡奈米良能

天下災難繁多,慈濟責任重大。究竟有多少人真正貼合佛心師志而行?為此,上人常感憂悲苦惱。與幾位志工談話,上人亟盼有更多人能堅定心志,啟悲智、信願行,以天下為己任。

凡夫各有習氣,彼此之間相處難免起摩擦。能否對人善解、包容?是否知足?施與受是否存有感恩心?皆是修行的功課。上人直言,起磨擦是因缺少感恩心。

「大家都是為慈濟,才有因緣共聚共事。能體察這一點,即能感恩相待、心寬包容。能夠感恩、包容,必是善解之人;唯有善解,才能於慈濟團體中承擔責任。」

上人致勉,在人群中,要能縮小自己。「把『我』縮小到讓別人看不到,卻無處不在,就是奈米良能。若在過程中感覺辛苦,要提醒自己是發願來此,而非受業力所迫;既然是自己『甘願』,應當知足。」

上人強調,具備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才能達到合心、和氣、互愛、協力的「合和互協」,凝聚力量為天下人做天下事。

立信、立願、立志

「菩薩懷抱信、願、行,以救助苦難眾生為使命。僅憑少數人力量,不足挑起重任,要合眾之力,才能讓世間更多苦難人得救。」

二十一日早會時間,上人感嘆娑婆世間多苦難,當合眾力救苦救難;且進一步以善法啟發受助者自立、互助。

南非九個慈濟據點從五月到九月陸續進行冬令發放,預計嘉惠一萬兩千戶。布魯芳登去年來領物資的貧戶,今年變成助人的志工;除了致贈食物與毛毯,十五位本土志工更親手編織六十頂毛線帽和需要的人結緣。

「南非志工之美,美在心靈純淨,付出無所求。這群祖魯族志工雖然生活貧困,但是心靈富有,真誠發願『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並且身體力行。他們是出於對真理的信念——對的事,做就對了,故能立信、立願、立志行,盡己之力歡喜付出。」

透過錄影畫面,看到兩位居民領取物資時,小心翼翼打開塑膠袋,將積存許久的硬幣全數捐給慈濟助人。上人讚歎如此窮困的地方,居民也能響應慈濟人的呼籲,日日起助人的善念。

六月,南非志工探訪普多利亞一座大型監獄旁的貧民區,此地居民多是非法居留的受刑人家屬,連鐵皮屋都無力建蓋,木板、黑色塑膠袋蓋的「家」,難禦刺骨寒風,三百戶共用一個水龍頭。志工決定緊急發放毛毯、衣物與食物。

上人殷切勉眾:「普天之下有許多苦難人,身處難以想像的逆境;要見苦知福,扛起救苦救難的使命。」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