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至五日 法入髓,拓心路
◆7‧4~5《農五月‧二十三至二十四》
【靜思小語】莫只鑽研文字上的「心經」,要日日「行經」——行入人群,付出無所求。
入人群,勤行經
接連兩日走訪高雄杉林、屏東長治大愛園區,上人欣見杉林住戶已安定,園區呈現欣欣向榮的希望;在長治則看到慈濟人處處用心,帶動鄉親建設未來的家園。
「期待在每一處大愛園區,都能見到祥和安樂的人間淨土。」與屏東慈濟人談話,上人表示,從去年莫拉克風災發生至今,全球五十二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都為救助受災鄉親而投入心力。「感恩這點點滴滴的愛,更感動於為鄉親安心、安身、安生計而長期付出的慈濟人,大家以人間菩薩『覺有情』的無私奉獻,克服萬難、使命必達,日日都在書寫愛心篇章。」
佛陀是「四生慈父」,以大慈大悲之心引導眾生離苦得樂;上人叮囑,佛弟子也要有長情大愛。「慈濟人為助苦難人而出錢出力,皆是出於一念不忍之心及無私大愛;這分情與愛,是覺悟的清淨大愛,故能付出無所求。」
在慈濟宗門裏,不只是口頭唸誦經典,更要走在人間菩薩道上;上人期勉慈濟人用心、用愛,就地鋪出覺有情的菩薩大道,徜徉心靈風光。
「經者,道也;道者,路也。與其鑽研文字上的《心經》,未若用功於心靈的路程——慈濟人當日日『行經』,行入人群,閱讀每一個家庭的故事,修學『無量法門』;以智慧『通達諸法』,心靈就能超脫而無罣礙。」
四工程,造淨土
生命隨著時間無聲無息地流逝,上人提醒大眾,要運用法理開解煩惱無明,發揮生命價值造福人間。「慈濟道場永遠有四大工程在進行——慈善工程拔苦難、醫療工程救生命、教育工程展希望、人文工程淨心靈;也就是發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拯救苦難眾生。」
上人說明,慈善是拔苦工程;慈濟人時時都在慈善工作中,接引受苦難者或是深陷迷途的人,讓他們的人生路回歸平安。
「醫療是生命工程,守護生命、守護愛。醫療志業體同仁,以生命走入病苦者的生命,搶救其生命;不只救其生理上的疾病,也照顧其心靈。」上人表示,慈濟人常至慈院擔任志工,接觸、關懷不同的個案,如同閱讀一部部人生藏經,從不同的人生面相啟悟自心。
「教育則是希望工程。慈濟人透過身教,用心為下一代做心靈建設,讓他們人生的成長道路,因為懂得道理而平坦,更能珍惜時間行孝、行善;如此未來的社會就有希望。」
人文是心靈工程,要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上人感嘆,天下除了四大不調的災難,還有心靈不調的人禍。「世間苦難偏多,人心煩惱無明偏重;法入心,才能導偏為正、啟迷為悟。大愛台廣布法水清流,讓心靈困苦者了解道理、心開意解;期待大家多收看、推廣。」
天災無情,人禍更為可怕。上人殷勉人與人之間,應互愛、覺有情。「人人本具無私大愛,若能啟發感恩心,就有源源不絕的愛為人群付出。人人互愛覺有情、家家和睦萬事興、社會祥和息紛爭,則世間就是無災無難的淨土。」
同一心,持一志
高雄慈濟人每月安排精進課程,讓法親同聚共修,增進道業。上人稱許,有心精進、引法入心,生命將得以昇華、智慧增長。
看到杉林大愛園區鄉親安居樂業,上人感恩大家近一年來的勞心勞力。「人間菩薩以不忍之心救拔眾生苦,付出無所求,唯願眾生得離苦。故於鄉親身心安頓之後,菩薩的心情,應是輕安自在而法喜充滿。」
許多海外慈濟人不曾到台灣、未曾親見上人,僅是從大愛台見聞而發心,卻能道心堅定地投入;上人表示,是因為「法入心」。「他們了解師父所說、認同慈濟所做,故就地施行、恆常投入。這些海外弟子雖然離我遙遠,卻很貼心,所做不離慈濟宗門;讓我敬愛,也值得大家學習。」
佛教有不同修持法門,或專事念佛,或打坐靜悟、鑽研佛典……上人則以急切的「來不及」之心,籲眾走入人群,履行佛陀教法。「道在己心,心靈的這一條道路,要時時精進開拓,使之廣遠。」
上人期勉在座所有靜思弟子,共同一心、守持一志,時時接受法水清流,洗滌心靈無明煩惱,行入人群,付出無所求。
「靜思法脈勤行道,要認真精進,守法守規矩,把心照顧好;慈濟宗門人間路,要成為覺有情的菩薩,為人間帶來祥和、平安。」
五日上午將從高雄靜思堂返回花蓮,上人殷殷囑眾:「要精進自修、關懷天下事;更要以『合和互協』的精神,用心於四大志業的四大工程,為眾生拔苦難、救生命、展希望、淨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