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5期
2010-08-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莫拉克風災周年紀念
  聞思修
  寰宇慈濟
  一句話的力量
  主題報導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七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5期
  一日 「甘願」就不苦

 

◆7‧1《農五月‧二十》
【靜思小語】只要甘願做,苦中仍有樂。

謙卑尊重,感恩人文

台中志業園區花木扶疏,綠意為炎夏帶來清涼。上人行腳來此,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及花蓮、大林、台北慈院的院長、主管們齊聚,為即將面臨評鑑的台中慈院提供建議。

準備評鑑諸事繁忙,心情也難免緊張,上人勉勵同仁們,慈濟人一向將「辛苦」轉為「幸福」;要以感恩、善解、謙卑的心迎接評鑑——感恩評鑑讓慈院成長更加茁壯,亦見證大家過去努力的成果。

「在醫院裏,醫師、護理、醫技、藥檢……各有專業,要提起尊重心,認真、扎實地做好本分事;只要大家心志合一,就能結合力量,盡心力拔除病苦、通過一切考驗。」

慈濟四大志業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為本;拔除病苦的醫療志業,即是本於同體大悲之心。然上人指出,四大志業一體,醫療也不離慈善、教育、人文,四大必須合一,共同為苦難蒼生付出。

台中慈院從籌建到啟業,無數志工投入心力,從硬體建築到軟體的人文關懷,都照料得無微不至;上人對此表示感恩:「醫療團隊有志工作伴,慈濟醫院真正是最精純無瑕的大愛醫院!真誠祝福台中慈院,人人心志合一、合和互協,踏踏實實發揮真善美的良能。」

有心有願,就有力量

年輕的急診室王朝琳護理師與社服室同仁蔡靜宜,以「打竹板」述說投入慈濟醫療志業的因緣,為台中慈院溫馨座談增添輕鬆歡笑聲。

王朝琳護理師小時就醫時,留下打針的痛苦印象,立願將來投入醫療工作「打回來」;而今終於成為守護生命、守護愛的醫護人員。上人笑歎這樣輕鬆逗趣的分享,也印證了人生有心、有願,就有力。

「生、老、病、死,為人生所必經。人生苦短,但生命的深廣可由自己開拓;參與慈誠、委員培訓,即是探討生命的價值。實際行於慈濟人間路,『在苦難中長養慈悲』、『在變化中考驗智慧』……確實做到『十在心路』,即是落實『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能開闊、提升生命價值。」

佛陀是宇宙大覺者,不僅徹知世間萬物之理,亦詳知人的生理、心理變化。上人指出,人人本具佛性,只要發心立願,就能成為救助苦難的菩薩,將大愛普及天下眾生。

「全球暖化愈烈、環境愈益惡化,當用心推展佛法——用佛法降伏貪婪、瞋怒、愚癡之心,讓人人見苦知福、知足感恩;就能呵護大地,使地球降溫。」

以清淨心,行真實法

「真誠的布施,是放空自我,不存有『我是助人者』的心態,而能對受助者心存感恩。這分清淨心,就是靜思法脈精神。」

上人進一步說明,若有人身心受苦,僅是為之誦經、祈福,無法解燃眉之急;唯及時予以關懷、幫助,才能使之脫離苦難。

「慈濟宗門的修行方法,是投入人群及時予人援手。要用真實法——踏實、及時地付出無私大愛。人人『行經』,步步踏實往前走,做對的事;從人間事相學習、體悟,就是慈濟宗門精神。」

許多人到寺院禮佛,祈求佛菩薩加持、保佑。上人表示,慈濟人當知因緣果報,從自心做起,守好十戒,照顧身心不作惡;且無畏辛勞,為天下眾生付出;而無論遭遇何等境界,都不怨天尤人。

「人間難免有苦有難,只要是『甘願』做的事,即使再苦,仍能苦中有樂、做得歡喜自在!」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