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44期
2012-03-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東日本大震災周年記
  法譬如水‧經藏演繹‧花蓮
  草根菩提
  人文教育‧馬來西亞
  聞思修
  喜樂證言
  聞思修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二年二月)
  聞思修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44期
  二十一日 謹慎一念心

 


◆2‧21《農正月‧三十》

〔靜思小語〕踏實生活、積極付出,成就真善美的生命價值。


心無障礙,自在人生

家住南投縣鹿谷鄉的五十五歲張女士,高中畢業後,有一次要搭公車外出,聽聞母親一句無心之言:「你那麼醜,還敢搭公車!」從此封閉自我,足不出戶近三十年。慈濟志工接案後,每月不定期探視,隔著一扇小窗互動,讓中度精神障礙的她,漸漸熟悉志工的聲音。

二○○四年,長期照顧她的父親往生,志工擔心她生活無以為繼,欲入屋探訪;但她防備心重,總是鎖上門,後在志工溫言軟語陪伴下才開門。一段時間後,張女士閱讀志工帶來的慈濟刊物、收看大愛臺,心門漸開,在志工耐心邀約下,終於走出家門,到環保站做志工,也主動捐款助人。

印尼四十四歲的徐妙霞,出生不久即患水腦症,右側身體癱瘓,行動不便,只能躺著慢慢移動身體往前爬。妙霞為了不拖累家人,十一歲開始學習獨立,日常生活洗衣、煮飯樣樣自己來。志工每月定期前往關懷與鼓勵,視其需求補助米糧、日常用品,而妙霞獨立樂觀、心寬念純,讓慈濟人深受感動。

早會時間,上人述說兩位受到慈濟人關懷的慈善個案,指出張女士只因母親輕輕的一句話就自我封閉三十年,妙霞自幼即行動不便,卻能敞開心門故心無障礙,由此可知人生順逆皆為因緣,「一念心非常重要,沒有人能障礙自己,都是自我造業、自我障礙。」

「業力可怕,大至眾生共業,可影響大乾坤不調和而釀災禍,小至個人心理不調而自我障礙;大共業從每個人起一念心造作、累積而成,人人要多用心,深入經藏,認定人生的方向與道路,精進不偏。」

上人讚歎慈濟人是張女士生命中的貴人,長期以耐心、愛心探訪、陪伴,也期勉人人無論從事各行各業,都要具有人文、樹立人格;「能踏實地過生活、為社會人群付出,才是真善美的高生命價值。」

真誠之愛,救拔身心

教發處張芙美主任、花蓮慈濟醫院護理部章淑娟主任、王淑貞副主任、慈濟大學護理系賴惠玲主任、彭台珠教授、技術學院護理系羅淑芬主任等人,自廈門返回,向上人銷假。

上人言,生老病死是人生自然法則,生病時到醫院求醫,除了醫師予以診療,與病患最接近的就是護理人員;護理人員照顧、陪伴病患,責任與承擔不下於醫師。

「慈濟護理人員的精神來自於愛的理念薰陶,這分無私大愛源自於超然的宗教精神,故在慈濟,皆以『大醫王』、『白衣大士』稱呼醫師、護理人員,予以佛菩薩般的尊重與期待。護理人員如同觀世音菩薩,是眾生的慈母,以純潔、善良的慈母心無私付出。」

上人說,醫療是搶救生命、救拔病苦的人道精神工作,醫護之道就是人道精神,要具有真誠的心與美善的品德,才能救拔身心之苦。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