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日 「感恩」人文
◆3‧27《農三月‧初六》
【靜思小語】付出同時感恩,心靈輕安自在,歡喜無求。
慈心拔苦,悲心呵護
臺中豐原有一對夫妻,先生五十三歲、妻子三十七歲,育有八名子女,年紀最大十六歲、最小才五個月,住在自家的車床加工廠裏。印尼籍的妻子,因語言、文化隔閡造成封閉個性,忽略子女教養,衛生習慣不佳。孩子就讀幼稚園時,因身體總有異味、衣服骯髒,老師多次溝通無效,去年十一月提報慈濟協助。
慈濟人初訪時,見其居家環境髒亂、塞滿雜物,孩子隨地大、小便,鮮少洗澡,身上都是尿味,且就地吃睡,餓了用手抓飯菜,衛生環境及教養問題堪虞;志工每月多次訪視,鍥而不捨地與媽媽溝通,終於同意讓志工先幫忙整理孩子們的起居環境。
去年十二月,同村的十多位志工動員清掃,敲除腐爛地板、釘新木板,並帶來乾爽的床鋪、棉被和二手衣,教孩子疊被,養成好習慣。志工的用心,讓媽媽終於卸下心防,答應進行全面修繕。隨著環境改善,孩子也慢慢進步,日前志工再度探訪,孩子已會打招呼,開心展示他們已養成疊被、收納及打掃的好習慣,媽媽也開始會整理家務……
「一聲『感恩』,意義深遠,這就是慈濟人文內涵。」上人表示,慈濟人常說的「感恩」,並非檯面話,「大家在付出的同時,不斷洗滌內心,心靈輕安自在,故能付出無所求,由衷感恩受助者讓自己有付出的機會。」
上人表示,慈濟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雖與受助者素不相識,卻願意投入雜亂不堪的環境,清理、打掃,以「慈」心救拔苦難;並以「悲」心將人人視為親人,用愛呵護照顧,這就是菩薩心懷。期待持續帶動、啟發愛心,增強愛與善的力量。
宗門法脈,雙軌運行
《無量義經》:「水性是一,江河井池、溪渠大海,各各別異;其法性者,亦復如是;洗除塵勞,等無差別。」上人以此解說,不同宗教有不同的名相、形態,但都秉持著無私大愛,以及付出無所求的開闊心胸;無論是信仰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等,都能共同投入慈濟,一起承擔天下事,入人群度眾生。
「靜思法脈是『勤行道』,要精進勤行『誠正信實』;慈濟宗門是『人間路』,要入人群廣行『慈悲喜捨』;如同火車雙軌,必須平行並進。」
上人教導,「靜思法脈勤行道」,是以單純清淨之心,內修誠正信實——對人、對事、對法、對佛都很虔「誠」,即能與眾合和互協;修學「正」法,要持「三十七助道品」的八正道,穩固學佛修行的基礎;「信」為道源功德母,須以正信學佛,才不致偏差入迷;「實」實在在、老實修行,即不起虛幻妄想念。
今年佛誕節、母親節與慈濟日「三節合一」,全球慈濟人將號召會眾虔誠浴佛,上人祝福人人浴佛同時洗心,清淨佛性現前,則「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萬人就有萬佛,人人合和互協,成就殊勝莊嚴法會。
「在此一大時代傳法,要善加運用科技助緣,不只是聽師父說話,也要從人間事相體悟真理,入法、行法。」上人期勉持續精進,廣招社區會眾加入「法海」,讓法船航向地球村,普度眾生,多一個人投入,增一分救度眾生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