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貴的身教
◎撰文‧周柔含(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
如何關心素昧平生的人?如何走進別人的生活付出關懷?
志工的身行教導,更勝課堂的百語千言。
訪視需要關懷的人們,是深刻的人文教育。我帶慈濟「服務學習」課程第六年,這學期終於等到帶學生做訪視的機會。三月二十一日,請社區志工帶領護理系同學到花蓮國福里,進行長者居家安全改善家訪。
首先由師伯說明後,兩、三位同學搭配志工,共分成十四條路線,浩浩蕩蕩從國福里活動中心出發,挨家挨戶關懷長者,評估環境衛生及居家安全。訪視結束回到活動中心用餐,接著分組討論。
同學們上臺報告訪視結果,共同評估哪些家庭需要增加防滑、扶手等修繕需求;由年輕學子進行資料建檔,順便扮演「人文真善美」志工的角色。
大家原以為見到最多的會是獨居老人,但是,國福里的長者多數看來健康、長壽、有活力,分析主因在於有兒女子孫共住陪伴。
同學們起初擔心不知如何跟老人溝通,況且彼此是陌生人,他們甚至想像如果被趕出來,要如何回應。然而,師姑師伯們笑容親切,自然地關懷老人家,互動間全無隔閡,取而代之的是人情的溫暖流動。同學們見識到慈濟的人文情懷,原先的擔憂一掃而空。
聽聽他們的感言:「對我而言,這次家庭訪視的價值,不僅在於普通的社區服務。我看見了存在於內心的溫暖,相互傳遞。這次訪視的意義,已遠遠超越它本來涵蓋的範圍。從師姑師伯身上,我看到無所求的付出和大愛。」
「我學會如何去關心一個素昧平生的人,如何走進別人的生活,付出關懷。」
「一走進他們的家,發現屋內髒亂不堪……可是師姑師伯不怕骯髒,親自量尺寸,就連門檻都準確算計,我想只有親眼見到才能明白,原來訪視是這樣細微體貼。」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身教勝於言教,大道源於無形。站在教育立場,我常想,現在的孩子缺什麼?缺的是挫折與磨練,以及無言的身教模範。我們不需刻意予以磨練,但是我們能在一言一行間引導他們。師姑師伯們的身行教化,比課堂的說教更具影響力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