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2期
2015-05-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人世間
  慈善臺灣
  阿板薰法香
  助人線上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2期
  四月十日 以愛補缺

4.10《農二月‧二十二》

【靜思小語】以愛互助,讓溫馨人情彌補人間缺憾。

真誠情誼,人間希望

北朝鮮糧食短缺問題持續近二十年,目前約有七成人口、近一千八百萬人缺糧。聯合國四月八日啟動募款,協助北朝鮮減輕嚴重的糧食危機。

早會時間,上人憶述,慈濟從一九九七年底到二○一一年之間,十度援助北朝鮮,提供冬衣、米糧、穀種、肥料、農用防寒塑膠薄膜等。「無奈天不作美,人力也難勝天——雪災、水災、旱災輪番來襲,作物難有收成;糧荒讓居民生活苦不堪言。」

即使在富裕國度,大災難發生後,也需要人間互助,讓受災之地早日恢復生機。東日本大震災發生四年多來,慈濟人持續關懷居民災後生活;八十五歲獨居的伊籐泰子女士表示,她在災難中失去家園,又遭遇喪子之痛,慈濟人真誠溫暖的情誼,支持她堅強活下來,至今還保存著當年慈濟給予的毛毯。

人間有許多無奈、無常之事,上人勉眾以愛互助,作他人生命中的貴人,讓溫馨人情彌補人間缺憾。

「雖說『緣起性空』——世間一切事物本質為空,缺憾是由眾緣和合而生;但是『空中妙有』——剎那間起了純真、善良之心,匯聚善緣、造福人間,就能讓缺憾的人間充滿希望。」

 

心中有法,輕安自在

菲律賓雙胞胎珍妮與潔妮姊妹,前天與媽媽返國,爸爸到機場相迎,闊別三個多月,看到兩個健康獨立的女兒,他興奮驚歎:「這是生命的奇蹟!」

小姊妹從連體到如今擁有獨立人生,上人表示,是匯集無數真誠愛心、眾人合和互協所成就——菲律賓志工陪同來臺,花蓮慈濟醫院眾多醫護人員悉心照顧、手術,還有每一梯次醫療志工真情愛護……

「慈濟走過將近半世紀,隨著志工人數從少到多,善與愛被覆的範圍,也從小到大。心中有法、心中有愛,就能以開闊的心胸、真誠平等的愛心,不分宗教、種族,發揮愛能量。」

 

靜思家風,自力更生

自二十三歲立志出家修行,上人就立下「自力更生」目標;早年借住普明寺,與幾位弟子靠耕種、做手工維持生活,刻苦度日。

因為深刻感受花東居民貧病無助之苦,與天主教修女論道後,上人認為應將佛教慈悲大愛的精神,透過慈善工作實踐出來,故邀請家庭主婦在不影響生活的前提下,天天在竹筒存入五毛錢;加上常住每人每天多做一雙嬰兒鞋,點點滴滴累積慈善基金,就此成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

第一位長期濟助的林曾老太太住在市場角落,貧病無依、生活無法自理;慈濟照顧其生活、延醫為她治病,直到老太太過世,還為她處理後事。

儘管常住三餐難溫飽,每月農曆二十四日,都煮鹹粥讓來領生活補助的照顧戶用完餐再回家,曾經困窘到必須向普明寺借米、借油,才能煮粥供應。即使如此,上人仍堅持精舍生活與慈濟財務分開,絕不動用慈善基金。

慈濟志業隨著歲月成長;精舍的生活仍在常住自力更生的勞動下維持,從最初的縫嬰兒鞋、糊水泥袋,換了許多手工。後來製作「豆元粉」,是因為早期上人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經常打點滴,達宏師父建議上人磨豆粉補充營養,食用一陣子之後身體狀況漸佳,於是常住開始製作豆粉食品……

與來訪的志工談話,上人強調:「將近半個世紀走來,靜思精舍常住『自力更生』的原則,未曾改變。」

上人表示,如今每天訪客很多,起居、用餐都由精舍承擔,設在精舍的基金會辦公室水電費用,也由精舍負擔。

「靜思精舍的生活就是如此。在此修行很辛苦,常住們的手都因為長時間勞動而粗糙,可說是『磨手皮』在過生活;但是甘之如飴,堅守自力更生原則,這是因為精舍常住都有共同的心願——要做慈濟的靠山;即使負擔沈重,仍無怨無悔。」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