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92期
2016-03-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大地保母
  慈善臺灣
  聞法札記
  特別報導
  人物誌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阿板薰法香
  真情映像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92期
  十七日 開拓生命寬廣度

2.17《農正月‧初十》

【靜思小語】安逸舒適,難起戒慎虔誠;苦難摧折,警惕覺悟無常。

 

陪伴,延伸愛力

 

臺南維冠大樓住戶許家,一家七口罹難,僅有許太太生還。昨日,許太太為先生和兒子安排樹葬,慈濟人一路陪伴,送許家人最後一程。早會時間,上人感恩慈濟人持續膚慰苦難、引導受災人平靜面對創痛,在人與人之間帶動愛的循環。

「重大事故造成人命損傷,連帶影響其家庭、造成社會人心不安。若有人適時以愛關懷,撫平悲痛、帶動虔誠祈禱,就能為社會注入一股安定的力量。」南臺震災急難救助已告一段落,上人指示慈濟人,要持續陪伴受災者走出陰霾。

佛經描述「減劫」──每過一百年,人類平均壽命減一歲,從八萬四千歲減至人壽十歲;在人壽減至最短時,就會發生刀兵災、疾疫災、饑饉災之「小三災」,人類幾乎消滅殆盡。倖存者若能警覺懺悔、改過自新,三災消弭,人壽又再漸漸增長,從平均十歲增加到八萬四千歲,此為「增劫」。

「長處安逸舒適的環境,難起戒慎虔誠的警覺心;遇摧折、受苦難,才會在變動中省思過往,有所覺悟而尋思改進。」

上人表示,驚世災難不斷發生,在在警惕人們要淨化人心、重建倫理道德觀念;「人心調和、以愛互動,就沒有戰爭,天地氣候也會漸漸恢復;天災減少,平均壽命自然增加。」

無論四大不調的災難,或是人心不調引發戰亂,都是此時此世人類的生命危機。上人言:「期待社會祥和,人人都要打開心門,相互感恩,延伸愛的能量。」

馬來西亞吳秀梅師姊以募集「百萬好菩薩」為人生使命,走入市場募心募愛。去年她檢驗出罹患腦瘤,曾怨嘆:「為什麼是我?」所幸因為日日聞法,終能平靜面對,每日持續做慈濟。

師姊於去年六月安然往生後,法親陪伴她的先生走出悲痛,接替師姊做慈濟,完成其心願。上人肯定,人生無常,生命長短無法預測,唯有把握當下、開拓生命的廣度與深度。

「要開拓生命的廣度,就要多造福、結好緣;要開拓生命的深度,就要聞佛法、增智慧,如此即能福慧雙修。」

 

教育,傳道授業

 

「新年新希望,除了『一年之計在於春』,更要重視『一日之計在於晨』──心靈天天都要有如春的氣象,讓善法在心田裏茂盛。」

慈濟大學教育傳播學院劉佑星院長、傳播學系陳定邦主任,師資培育中心何縕琪主任、教育研究所潘靖瑛所長等同仁返回精舍拜晚年,上人期許:「心靈有法,如春臨大地般茂盛。」

現今社會道德淡化、倫常顛倒,上人表示,「傳道」,要讓道德倫理觀念如春回大地般,引導人心重回軌道、順理而行;「授業」,不只傳授專業學識,也要傳授正確觀念。

「老師如農夫,播下善種子、用對方法辛勤耕耘,就會收穫豐碩的果實;師長們用心傳道授業,學生就能行於正向,不致走偏途。」

上人以「心春永駐」期勉師長,「將教育熱忱永存於心,教而不倦;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熱忱,也會用功進取,不敢懈怠。」

 

佛心,無盡寶藏

 

與北區慈友會溫馨座談,上人教眾用心吸收佛法道理,發掘人生寶藏。

「不同於一般認定的寶物,人間真正的寶藏在於每個人心中,取之不盡、無法計價,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要發掘這個寶藏,就要聞法入心,則面對一切境界都能安然自在,有用不完的愛可以付出。」

「五十年前發一念心,幸運有很多有緣人共同參與,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共同做慈濟;當時稱為『克難慈濟功德會』,這分克難精神迄今不變,永遠存在。」上人言,起一念心,把握因緣成就,這分因緣就是寶。

「因緣奇妙,既看不到也摸不著;但人與人之間若沒有因緣,就無法聚合──只有少數人有佛心,多數人心不合、志不同,力量會分散;人人有共同志向,行走菩提大道,才能聚合心力成就志業。」

「佛心是大慈悲心,法入己心而與自性真如會合,就能從迷茫中醒悟,利益天下眾生。」上人期勉師兄師姊們用心接引人間菩薩,於世間遍布善種子,成就茂盛功德林。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