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日 善緣鋪路
◆9‧16《農八月‧十九》
【靜思小語】把握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廣結善緣,修行路上才能暢行無礙。
去除習氣,修養慧命
「求得再多法,若是『知道』卻沒有徹底『明白』、懺悔反省,很快又恢復凡夫習氣,仍是煩惱不斷。」晨語時間,上人教示,既求得佛法,就要讓法水深入內心,洗滌無明髒垢,徹底懺悔、改過,便不再染著。
「宿世之事雖難以知曉,最重要的是把握現在,結好人緣;莫與人結惡緣,而使往後的修行道路受阻礙。」
上人提醒,在人群中待人處事不起煩惱、成就福慧,心靈自然明了無礙;把握每一個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多結善緣,才能於修行道路上暢行無礙。
敬天愛地,資源不匱
第六十四屆聯合國新聞部非政府組織年會,於德國波昂舉行,主題為「永續性的社會,負責任的世界公民」;來自全球一百五十個非政府組織、超過兩千兩百人參與,美國、英國和德國共十一位慈濟志工亦與會。
配合大會主題,慈濟展出環保、國際賑災與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引起熱烈迴響。來自法國的瑪麗修女拿著錄影機,在慈濟攤位拍攝近四十分鐘,她讚歎:「在歐洲國家,寶特瓶回收後大多只能做成玩具,像慈濟能做成品質好的毛毯並用來助人,很不簡單。」
透過影片,讓全球人士了解,慈濟人疼惜地球、愛護生命,且跨越宗教,以雙手擁抱、膚慰苦難人。上人感恩全球慈濟人步步踏實,走向國際平臺。「不只在人與人之間弘揚大愛,破除刻板的宗教迷思;且教育人人開闊心胸,將天下人視為己親。只要人人具有天下一家的理念,人間不再有衝突、大地空氣不再受污染,普天下必定祥和溫馨。」
用心造福,處處有福
地球環境不斷惡化,許多人寄望能在宇宙間找到第二顆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上人則言:「只要全人類下定決心從觀念、生活習慣開始改變,不再奢侈浪費、耗費資源,人人互愛互助、共同愛護自然環境,地球就能恢復成淨土。」
東莞臺商協會一行人前來拜會。上人表示,大陸幅員遼闊、福田廣大,要把握平安富裕之福,幫助偏遠貧苦鄉鎮。
「慈濟不同於一般慈善機構,而是本著宗教精神,大愛無私地付出。希望大家共同推動慈濟的精神理念,凝聚善心、播撒善種,提攜人間菩薩;人人共盡一分心力,人多、福大,力量大,就有更多苦難人可以得到關懷、膚慰與幫助。」
上人期許臺商工廠推動環保回收分類,以助節能減碳。「將回收物精細分類,還原後回收再製,能減少消耗大地資源,且降低提煉、製造過程中的污染,減緩環境惡化,使氣候恢復調和。一個順手的動作,就能保護我們所居住的地球,身體力行就是功德無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