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40期
2011-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泰國
  主題報導‧朝鮮
  天涯共此情‧大陸
  寰宇慈濟
  關懷東日本大震災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40期
  二十日 築出最穩固的人心堤防

 

◆10‧20《農九月‧二十四》

【靜思小語】明是非、養慈悲,虔誠懺悔;人間菩薩愈密集,就能築出最穩固的人心堤防,防範災難。

人間菩薩,密集招生

連日關注泰國水患災情,新聞畫面中,一對父女在水淹及胸的環境下吃飯,四周都是垃圾漂流物,連分寸乾燥、清淨的空間都沒有。早會時間,上人憂嘆,黃濁大水不只造成生活不便,也暗藏危機;水退後垃圾遍地、蚊蚋孳生,也有引發傳染病之虞,此波惡水影響深遠,令人憂心。

泰國是著名的佛教國家,此次水患,就連古城廟宇內的大佛也無法倖免,水淹至佛像頸部。上人有感而言,佛像、塔廟只是精神象徵,拜佛供僧是要人們提起對佛法的尊敬,佛弟子要接受佛陀的智慧教育,人人戒慎虔誠,才能感得日日平安。

「人心不調,天地難安。最好的防災之道就是人人戒慎虔誠——不是求佛保佑,而要發心立願,明是非、養悲心,徹底懺悔改過,調整心態、改善環境與生態;且更密集地『人間菩薩大招生』——就像堆疊沙包一樣,要密、要實;人間菩薩愈密集,經年累月、合和互協付出,眾力成城,就能築出最穩固的人心堤防,才是防範災難的良方。」


和諧互愛,凝聚力量

為賑濟泰國水患,泰國分會成立協調中心,午後與本會進行網路視訊連線會議。兩個多月來,大水從北到南一波波漫流,逐漸逼近曼谷,人心惶惶不安。為數尚少的泰國慈濟人要面對一望無際如汪洋的災區、廣大的受災民眾,亟待凝聚共識、集中力量救災。

上人表示,平安之時,就要凝聚團隊的向心力;災難時,才能立即發揮力量,共同救災。「期盼此刻開始,人與人之間彼此合和互協,內部先自我鞏固,再落實社區,廣招人間菩薩。」

上人籲請泰國慈濟人法親相互關懷,平安的人幫助需要的人;人人調和身心,著手規畫勘災與賑災工作。

兩年多前,菲律賓凱莎娜風災過後,慈濟在災區推行「以工代賑」,卓然有成;上人期待泰國也能將受災而失去工作的勞工朋友集合起來、清掃災區,讓他們得到生活上的幫助,也有助於社會經濟復甦。

「臺灣莫拉克風災過後,慈濟志工不分社會地位,從北到南協助清掃工作,七天之內動員十萬人投入。面對大水患,期望泰國慈濟人能呼籲人人付出資源及力量投入,帶動工商業界人士取之當地,回饋當地,出力、出錢,締造愛的循環。」


以愛膚慰,開啟「心眼」

二○○四年印度洋海嘯過後,慈濟人來到受創嚴重的斯里蘭卡,不僅提供急難救助,更為受災民眾建設大愛村,使其安身、安心、安生,也經由屢次義診幫助貧病者解脫病苦,七年多來持續以愛關懷。

今年十月十四至十六日,新加坡慈濟人醫會志工與斯里蘭卡當地醫療人員,共同在班達拉伽瑪區域醫院舉辦第五次大型義診,提供外科、眼科、牙科、內科等診療,共嘉惠三千兩百二十八人。

上人稱許,慈濟人已將《無量義經》「醫王、大醫王,分別病相,曉了藥性,隨病授藥,令眾樂服」的精神推展到國際間,帶領醫療人員用「同體大悲」的佛菩薩心懷,解救眾生病苦;而志工陪伴病患、以愛膚慰,讓惶惶不安的心能安定,每每見到貧苦病患得救而歡喜,其內心亦同感溫馨喜悅。

此次義診首度提供免費配戴眼鏡服務,解決許多人「視茫茫」的不便。五十七歲的瑪達薩米,近視將近兩千度,清晨出門割膠常搭錯車,工作時也常跌倒或割傷。為了取得生平第一副眼鏡,他清晨四點多就摸黑出門,走兩小時的路去搭車,不到十點就來到現場等候。當他領到眼鏡,開心地念出義診發放單上的每一個字。

上人欣言,無論是簡易外科手術為人割除困擾已久的腫瘤,或是眼科白內障手術讓盲者復明,這分去除心靈腫瘤、開啟「心眼」的無私付出,讓受助者感動,也讓醫護志工深受啟發。

「菩薩是眾生的『救處、護處、大依止處』;感恩慈濟人以『不請之師』的精神走入人群付出,處處為眾生作大導師,期待這股清流能不斷帶動,人間菩薩愈多,天下眾生就能平安。」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