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4期
2013-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慈濟援助菲律賓風災
  主題報導
  助人線上
  同個屋簷下
  見證人生真善美
  人醫之愛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天涯共此情‧馬來西亞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〇一三年十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4期
  二十七日 結大好緣

◆10‧27《農九月‧二十三》

【靜思小語】將愛的效應層層擴大,如滴水漣漪般,不斷累積善的影響力。

行六度

擔憂世間災難愈益頻繁、人心見解愈益濁亂,上人日日呼喚慈濟人加緊淨化人心、招募人間菩薩。早會時間,上人分享美國北加州慈濟人在當地積極推展「四弘誓願愛灑一三五」活動,沿街拜訪企業,舉辦愛灑、社區活動,實踐「四弘誓願」精神。

矽谷有上千家企業,之前企業愛灑都在慈濟人任職的公司舉辦。北加州慈濟人鼓起勇氣邁開腳步,九月二十六日及十月二十四日展開「企業愛灑草根行動」,運用海報沿街拜訪、介紹慈濟在美國的志業足跡,總共拜訪了二十六家企業,有二十二家願意進一步了解慈濟。

有慈濟人是公司大老闆,起初覺得要和大家勸募愛心,有點不好意思;但是為了苦難人,他提起勇猛心,發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並且提起「四弘誓願」去勸募。真正將愛心付諸行動後,他體會到這是修行「六度」最好的機會。

上人言,只要有心,願意走入人群說慈濟,就能接引他人,如此就是「精進」;雖然過程中會遭遇不好的臉色,只要提起「忍辱」,就能再接再厲前進。在一次又一次的接觸、互動中,漸漸能運用善解、包容心看待挫折,進而以「智慧」斷除煩惱;只要願意去做,六度萬行都能做得到,也能讓眾生因我而得受接引。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善法需要由許多人廣為弘揚。上人勉眾將「四弘誓願」、「四無量心」、「六波羅密」銘刻在心、身體力行,引導人人發善念、行菩薩道;「只要恆持發心、時時用心,就能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

法無漏

中彰區培訓委員慈誠尋根暨精神研習圓緣,上人開示教勉大家,不只要「法入心」,還要讓法長住心中,不能「有漏法」——聽法之後,左耳進、右耳出,把法「漏」掉了。

「心中有法,慧命才能成長。」上人引申佛陀勸修四諦「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滅,汝應證;此是道,汝應修」說明,若不知人生是「苦」,就如《法華經‧譬喻品》所說,火宅裏貪玩的孩子,即使父親在屋外苦苦呼喚,也是聽而不聞、聞而不知,無法出離。

「天下災難頻傳,讓人怖畏大自然的威力;人與人之間相互殘殺的人禍,更令人惶恐畏懼。放眼天下,大火已從四面起,人人能否把握時機,跳脫火宅?」

上人敦勉,行善造福,不能只固守在自我狹窄的生活範圍,要像滴水起漣漪般,將愛的效應層層擴大;先結大好緣,才能持續不斷擴大善的影響力,直到人人都成為菩薩。

「日日接受佛法滋潤,自淨其意,才能向外淨化人心;人人的心都淨化了,才能走入菩提道。」上人言,要進入菩提道,須先發菩提心,心淨化了、覺悟了,才能「明心三慧四諦法」——心境明朗,具足聞、思、修「三慧」,聞法、深思、力行,就不致聽法之後隨即漏失,而能深入體解苦、集、滅、道四諦。

「修持戒、定、慧『三無漏學』,才能明心見性,回歸清淨無染的一念心。」上人勉眾從臺灣樹立起典範,進而向全球廣布善種子,帶動更多就地耕耘福田的菩薩農夫。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