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4期
2013-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慈濟援助菲律賓風災
  主題報導
  助人線上
  同個屋簷下
  見證人生真善美
  人醫之愛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天涯共此情‧馬來西亞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〇一三年十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4期
  二十四至二十六日 無私無染,善解包容

◆10‧24~26《農九月‧二十至二十二》

【靜思小語】用無私無染心,堅持大愛;用善解包容心,接受考驗。

以愛克服難關

醫療志策會中,上人勉勵蘇州慈濟門診部同仁,凡事起頭難,只要步步踏實、廣結善緣,讓人願意來了解,就能得到助緣,克服一切困難。

花蓮、玉里與關山慈院位處偏遠東部,要招募志同道合的工作夥伴,較西部城鎮更為困難,上人感恩同仁們長年堅守崗位,負起使命、盡心盡力付出,共同在花東地區發揮醫療良能。

一般人多認為慈濟醫院或學校,做得好是應該的,同仁們面對更嚴格的要求與考驗。上人教眾,用善解心接受考驗。「期待大家以大愛為目標,落實『以人為本』的精神理念,提起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醫療使命。」

以和為眾付出

「世間災難不斷發生,真如佛陀所說『三界如火宅』,四大不調的災難同時並生。在天主教、基督教有末日之說,佛教則說『末法』……」

二十五日與海外慈濟人談話,上人表示,末法時代,道理從人心中慢慢消失,不論信仰哪一種宗教,只要正信宗教消失了,慧命枯萎,就等於是末日;「所以,要把握時間弘揚正法,啟動人人的愛心。」

上人言及,在非洲莫三比克、史瓦濟蘭、賴索托、辛巴威等地,居民普遍貧困,慈濟人把愛傳到當地,雖然沒有辦法改變人人的生活環境,卻改變了居民的心態。就如莫三比克本土志工維多利亞,積極參與慈濟勘災、賑災,她說:「雖然我無法讓天下受苦人有飯吃,但我有雙手雙腳可以走出家門,讓同胞們感受愛與關懷。現在若一天不幫助人,就感覺渾渾噩噩,空過時日!」

「愛心啟動,就擁有取之不盡的心靈財富。」上人肯定維多利亞接受到慈濟人帶給她的心靈財富,天天行善、天天快樂。

要如何創造甘願歡喜的共事氛圍?上人言,並非被動地讓人認養工作,而是經由誠懇溝通互動,讓團體合和互協。「要給予空間,讓人人歡喜;甘願就歡喜、歡喜就甘願。如果不歡喜、不甘願就有煩惱。希望人人做得甘願歡喜,受人肯定,也對慈濟有信心。」

上人叮嚀,在人群中要以和為貴,把握因緣深耕善種子,且要把握機會聞法,將法聽入心、信受奉行,才能增長慧命、減輕煩惱,輕安自在。

以法就地傳承

中國大陸無錫企業家來訪,朱曉霞女士展示由其提供空間的湖濱慈濟環保教育站,目前所做成果。上人感恩朱女士發心付出,期許大家有志一同,就地接引更多人間菩薩,合和互協鋪出一條康莊大道。

「合心、和氣、互愛、協力是『四合一』;須真正投入、和大家一起做事,才能了解、深入慈濟精神。」上人勉眾,莫只是站在門外觀看,真正投入、了解慈濟精神理念,才能長久參與。

臺灣慈濟人之中有許多企業家,不只捐款護持志業,也參與訪視貧戶、輪值勤務,並在活動中承擔生活組,親自打掃廁所為大眾服務。上人肯定:「能縮小自己,為人群付出無所求,與所有人平等互待,這就是修行的真功夫。」

上人強調,只是「聽說」慈濟,即使聽了很多也很感動,卻容易隨著時日淡忘。「慈濟精神需要培訓,且要親身體驗,才能讓心靈持續得到洗滌,恆持淨如琉璃般,輕安自在的心境。」

要讓大陸的慈濟志業永續運作,需要倚靠在地的「傳法人」。上人表示,所謂傳法,不是傳教,而是啟發、傳揚人間互助的無私大愛;人人有一分共同的精神理念與目標,就能傳承法脈。

「心中有法,就能感恩與愛護人人,不斷帶動出富有愛心的『富中之富』及『貧中之富』。」上人期許座中企業家發揮真誠大愛,不為名利而付出;「自身樹立了典範,才能引導更多人同來付出;人人有愛,無私付出,社會就能祥和平安。」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