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日 富貴如佛

◆10‧11《農九月‧初七》
【靜思小語】啟發自性佛——富有智慧,貴如覺者;莫自我貶低為凡夫。
離「火宅」
晨語時間,上人講述《法華經‧譬喻品》故事——
一位長者看到年久失修的大宅著火,孩子們卻嬉戲其中、不知逃離,十分擔憂。為了將孩子引出火宅,長者在屋外裝飾了美麗的羊車、鹿車及牛車,終於讓孩子跑出火宅,脫離險境。
「佛陀以起火的宅邸,譬喻三界,也意喻人心。」上人表示,人心執著、行為顛倒,造作種種惡業,引發災難;經文形容長者「驚怖」,即是表達佛陀慈悲,憂念迷茫眾生退失本性純真善念,又對於眾生造惡業的嚴重程度起怖畏之心,故而用心設法,引導眾生出離如同火宅的濁惡境界。
凡夫有四種「顛倒」——無常執常、無樂執樂、無我執我、不淨執淨。
上人感嘆,眾生無明顛倒,貪戀五欲、執著欲樂,即使已知處境危殆,仍「心不厭患,無求出意」,不願意捨離權位名利,停留在「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幼稚心態;要讓人人接受佛法而淨化自心,實不容易。
「日常生活的起心動念、行為舉止都在造『因』、集『緣』;種好因、結好緣才能得好果、受好報。」
上人勉眾,接觸佛法、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要自我警惕,莫隨著欲念追求,不斷產生煩惱、造作惡業;聞法而有體會、有覺悟,自然對於過去所執著、追求的事物,不再起貪欲、不再受誘惑而生起煩惱、無明。
「心無貪戀、無顛倒,沒有恐怖,就能在火宅之外逍遙自在;心受法水淨化,回歸清淨無染的本性,即能與天地宇宙合而為一,通達智慧覺海。」
深入法
中區慈濟人回精舍短期精進,上人致勉,人人都具有與佛同等的覺性,莫自我貶低為凡夫;只要時時用心、日日精進修行,亦能富貴如佛——富有智慧、貴如覺者。
《法華經》中譬喻如來是三界這個大宅的主人,上人教導,人人本具佛性,若能提起清淨覺性,自性佛現前,就是自我心宅的主人;反之,心靈迷茫不覺,濁惡的三界亦在心裏,將自困於起火危殆的心宅之中,無法出離。
「心存佛法,才能回歸清淨自性,作自己心宅的主人。」上人說明,法不入心,即使善事做得再多,也抵消不了因為無明煩惱而造的惡業;唯有法,才能降伏煩惱、讓心安住。
聽聞師兄師姊自謙駑鈍,雖然日日聞法,但回到精舍第四天才終於有心得。上人勉勵,靜思精舍是全球慈濟人的心靈故鄉,也是慈濟人的家;「靜思法脈不只存在佛寺道場裏,更存在於人生道場中,要把握聞法機會、深入法脈,且帶動社區民眾多接觸法,讓浮躁不安的心多一分淨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