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 自愛自救

◆10‧10《農九月‧初六》
【靜思小語】內外一致,是自愛;持戒守規,是自救。
街頭巷尾皆道場
馬來西亞慈濟人在今年六月海外聯合董事會中,發願招募百萬菩薩;返回居住地後立刻展開勸募行動。早會時間,上人感恩弟子們將師父輕輕說的話,重重地聽入心,以百萬會員為目標,人間菩薩大招生。
馬來西亞慈濟人動員志工、運用方法,在社區招募好人、好菩薩,即使面對不好的聲色也不氣餒,還是向人鞠躬道感恩。他們篤志行道,自我提醒——慈濟是在人間修行的法門,以街頭巷尾為修行的道場,無論面對什麼樣的聲色,都要「甘願做,歡喜受」。
六十三歲的馬耀甄師姊,三年前罹患癌症,依然以慈濟事為先,會員高達七百多人;偶爾覺得疲累,就拿出福慧紅包唱「想師豆」,提醒自己莫忘初心。
上人讚歎師姊,面對逆境仍不減其精進心,也不因為困難而停步。「能把握機會傳法、轉法輪,啟發人人的心靈財富,就是菩薩。」
「人心不平,人禍不息;救世,要從救人心著手。」上人叮嚀大家精進入法,運用佛法調和身心,自度度人。
行事圓滿真修行
「菩薩,不只救人,還要自救。要自救,就要運用佛法、持戒守規則,從外在端莊的儀表形象,表達出內心的正念。」
臺南區慈誠委員幹部返回精舍短期精進,上人教勉「君子慎其獨」,就算獨處之時,也要時時自我提醒——我是慈濟人,日常生活的言行舉動都要如法。「守持做人的規矩、內外一致,才是自愛表現。」
「要求菩薩庇佑,不如求內心的菩薩;外求靈感,不如內求感應——反觀自照,回歸人人本具的佛性。」上人教導,要回歸清淨佛性,就要經過菩薩道;行菩薩道之前,要先鋪平人間路;唯有進入人群,才能顯現自身修行的程度。
「修行即為修心養性、端正行為,必須在人群中感觸、起意識、生反應,進而反省自己為何生煩惱、做出錯誤的行為,從而找出問題根源,對症下藥、徹底拔除無明煩惱。各人習氣不同,能適應不同習氣、思想的人,調和不同的看法,行事圓滿,才是真修行。」
上人解說,人之六根接觸六塵而生六識,對於種種境界會有愛、惡分別;「愛」則隨著欲念而追求,「惡」則生厭憎而排斥,這是第七識在作用。起了追求、排斥的行動後,就會造作種種業力,一切業因業種則收藏在第八識。
「財、色、名、食、睡,都是人心欲念所追求之事物;為了享受,人們不顧一切、恣意妄為,傷害生命、破壞環境也浪費資源。」上人表示,人類生活行為與大地氣候息息相關,自我約束,勤儉節約、愛惜物命,才是真環保。
精舍師父們日日勞動,體認粒米滴油來之不易,愛惜用物、點滴不浪費,讓師兄師姊們有深刻感受。上人期勉,要將行、住、坐、臥四威儀,用心落實生活中,才是真精進。
「法入心,成長慧命,再廣開慈濟宗門,投入人群見苦知福,將佛法與世間法會合,在人群中轉法輪。世間多一個人接觸慈濟而能轉心輪,去除習氣、培養好習慣,就能影響許多人轉惡為善。」
人間就是菩薩修行的道場,人群中就有豐富的法可以學習。上人期勉大家深入人群,在生活中運用佛法,接引人間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