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4期
2013-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慈濟援助菲律賓風災
  主題報導
  助人線上
  同個屋簷下
  見證人生真善美
  人醫之愛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天涯共此情‧馬來西亞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〇一三年十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4期
  八日 鋪平心路

◆10‧8《農九月‧初四》

【靜思小語】心懷「感恩」,彼此「尊重」,以真誠之「愛」相待。

以「法」為方向

與大陸華東等地志工談話,上人以《法華經‧譬喻品》「周匝俱時欻然火起,焚燒舍宅。長者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經文說明,佛陀以大宅譬喻世間,此大宅已然破舊,還起火燃燒,大宅主人有諸多孩子仍在其中,皆是聽聞佛法而發心修行、「從佛口生,從法化生」的佛子。

佛陀以「十、二十、或至三十」之長者諸子,比喻菩薩、緣覺與聲聞眾。上人說明,能夠聞法修行,且真正體會佛法、發心立願修菩薩行者,只有六分之一;能從種種境界覺悟因緣果報、業力起於心念者,只有三分之一;其他的二分之一,則是跟隨佛陀聞法的聲聞眾。可見聞法覺悟而能力行者,實為少數。

「聽聞佛法,要用心了解、身體力行,莫只是一知半解,在生活中不斷造業。」上人勉眾把握身在慈濟、力行菩薩道的機會,深入人群付出,得見種種人間相,從而體悟、印證佛法;法入心,即能不斷啟發智慧。

上人強調,慈濟團體的價值絕非一個人、少數人創造,而是所有慈濟人所成就,期待人人心懷感恩、彼此尊重、以真誠之愛相待;人人心中有法,以法為人生方向,團體自然能合心。

「心路鋪平,才能鋪好人間路;人間路鋪平,才能與菩提道接軌。」上人申明,合心、和氣、互愛、協力,不只是四合一組隊架構名稱,期待人人打破上下階層觀念,以合和互協四合一精神,走入人群行善造福;人格成,佛格才能成。

「度化人間是慈濟人的責任,也是使命;把握因緣,做就對了,才能在天下大道場裏,就地播撒菩提種子。」上人叮嚀,調整心靈方向,走入人群不受眾生的無明煩惱所影響;把握因緣,對外圓滿人事,才能以法度眾生。

無相亦不相

與美國翻譯團隊夏威夷慈光師姊、文史結集中心靜原師姊等人談話,上人表示,自己在講解佛典時,並非只是依文解說,而是盡量傳達法髓,即佛陀教育眾生的精神主旨。

「慈濟是人間菩薩做出來的,所以晨語並非單純解釋《法華經》,而是希望將經文與現代社會現象相互印證,以慈濟人與事闡揚『佛法在人間』的道理。」上人叮嚀,無論翻譯成哪一種語文,都要把握精神主旨,讓人充分理解、吸收,身體力行。

座中葛彬師兄分享,之前翻譯《無量義經》時,對於「如是無相,無相不相;不相無相,名為實相」,查資料也無法貼切掌握主旨。昨天聽上人用人身譬喻解說,豁然開朗:「身體『如是無相』,分析到最後,其實是空;今天的身體與昨天的身體也不一樣,因為新陳代謝隨時都在運作,身體細胞隨時都在改變,所以『無相不相,不相無相』——不能執著名相,但是也不能偏向空無,因為身是載道器,還需要這個身體來學習、做事。」

上人回應:「法無定相,『相』是方便人間行事,可以善用但不能執著。」

佛陀以一大事因緣來到人間,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上人勉眾,學佛不只自修身心,也要行菩薩道,從菩薩道中培養堅定的道心、維持清淨無染的心性。

《妙法蓮華經》是取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還以淤泥為養分成長,教眾在五濁惡世裏修行,修得誠、正、信、實,道心堅定。上人勉眾,入人群見種種眾生相、接觸無量法門,莫受人群的無明煩惱污染,才能得大智慧、通達諸法,在人群中轉法輪。

「經者,道也;道者,路也。經典是讓人走得通的道路,期待佛法生活化,讓人體會得到也做得到;不只能做到,還要有心得、有體悟可以對眾分享,讓大家知道這條路行得通。」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