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至三日 一秒鐘,一輩子

◆10‧2~3《農八月‧二十八至二十九》
【靜思小語】把握因緣來時那一秒的發心,成為一輩子堅持的方向。
莫作水面浮萍
「我有一個原則——認定是對的事情,做就對了,不怕困難。假如沒有把握當下去做,一旦錯過因緣,也許就沒有機會了。」與來自中國大陸十六省市、二十四個地區的志工談話,上人細述大陸賑災因緣,期許人人「舊法新知」,成為道心堅定的慈濟種子。
一九九一年七月,上人行腳從南部往北而上,來到臺南仁德休息站時,有位志工買了一份報紙,頭版顯眼處刊登大陸華中、華東水患訊息。上人看了報導,隨即交代隨師人員打電話到臺北,請即將發刊的《慈濟道侶》撤版,刊文呼籲大眾幫助大陸水患。
「在那一秒鐘,起了這一個念頭,馬上行動;除了發布募款訊息,也到各地分會向大家宣達我的想法——要啟動大陸賑災。」
上人憶述,當時兩岸關係緊繃,臺灣有很多不認同的聲音,但是慈濟人認定師父說的,做就對了,在一波波反對聲浪中展開勸募及勘災行動;同時以誠懇謙卑的態度與大陸領導溝通,奠定「直接、重點」援助原則。
「那年冬天很冷,想到無家可歸的受災民眾正在挨餓受凍,我下了一個決心,在災區民眾還沒有拿到棉衣、棉被之前,我也不穿冬衣,感同身受他們的苦。」
為了讓民眾早日安生、安身,慈濟選擇安徽省全椒縣、江蘇省興化市、河南省息縣和固始縣展開冬令發放,並援建住房、學校和敬老院,提供稻種及肥料幫助農人復耕,從安生、安身到安心,做到全面且長期的照顧。
「當初要踏出這一步,實是萬般艱辛;期待大陸慈濟人舊法新知,珍惜這分得來不易的因緣,和慈濟結下一分深緣。」
上人感恩二十多年來,慈濟人把握時間,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排除萬難,勇往直前:「菩提,就是覺悟;要當覺悟的菩薩,要先做好人,用愛將人間路鋪得平坦,接引人人同行。只要親自走過的路,沿路的風光就能深刻銘心。」
座中幾位志工分享,有人曾沈迷舞廳,現在發心立願,要接引過去一起跳舞的朋友投入慈濟;也有人過去過著奢靡生活,愛逛街、買衣服、打麻將,現在則是彎腰親手做環保。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大家『破我執、滅我相』,放下享樂的生活,不忍眾生受苦難,為大地人群流汗付出;若能讓多一個人投入慈濟,當地就多一位救苦救難的人間菩薩,能就近發揮力量,如此就是地方之福。」
上人致勉,回到居住地,要持續接引人間菩薩,就地發揮救助苦難的大愛能量。「慧根要深植菩薩道,不是漂在水面上的浮萍。但願他、你、我,都有共同的方向,鋪平坎坷的人間路;人間路鋪得平坦,就能與康莊的菩薩道接軌。」
穩固四大一體
「大家有共識、有理想,若缺少執行動力、一再拖延,最初的熱忱也會冷卻。」院校聯席會上,上人開示,當初建院、創校都是出於無私大愛,期待同仁們也能以清淨之愛無私付出、就正軌而行,讓各項規畫順利運行。
上人指出,三十多年前籌建花蓮慈濟醫院時,感受到醫療人員招募困難,也因為當時東部少女被賣到西部大都市從事特種行業的消息時有所聞,體認到花蓮不只缺乏醫療資源,亦少有職業學校、缺乏就業機會;在此時空背景下,會合種種因緣而成立慈濟護專。
目前花蓮慈院護理主管有八成是由慈濟大學或技術學院畢業。上人勉示,醫療人員是醫院的靈魂,若要穩定醫療品質,首先須穩定人力,要有具備人文精神的醫療人員。
「期待教育與醫療志業體加強互動與合作,除了提供醫護人員在職進修機會,師長們也要鼓勵同學到慈院任職;院校合一、相互扶助,共同為慈院栽培醫護人員。」
全球慈濟人心懷大愛、縮小自己,付出無所求,無論是大企業家或是清貧勞苦的市井小民,在慈濟團體中,人人皆平等,同樣地輪值勤務、為大眾服務。上人教言,這是因為人人內心已受佛法淨化,故能到達此一境界。
「淨化人心的法,就在『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全球慈濟人盡心力付出,打穩四大志業基礎,期待同仁們學習志工付出無所求的精神,在各自崗位上認真付出,讓四大志業能穩固、維持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