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4期
2013-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慈濟援助菲律賓風災
  主題報導
  助人線上
  同個屋簷下
  見證人生真善美
  人醫之愛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天涯共此情‧馬來西亞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〇一三年十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4期
  一日 福慧並進

◆10‧1《農八月‧二十七》

【靜思小語】「福」與「慧」如雙足,起步並進,終能到達目的地。

君子慎獨

晨語時間,上人引用《大學》「君子必慎其獨」教勉眾人:「修行者須『慎獨』。在獨處時,心念、行為都要合於道,不能稍有鬆懈怠慢;內心真誠坦然,自然無入而不自得。」

《四十二章經》云:「博聞愛道,道必難會;守志奉道,其道甚大。」上人說明,修行者須以內外一致的身行傳法,佛法才能在人間「行得通」。

傳法人「守志奉道」、如法修行,就能在人間轉法輪;反之,只是「博聞愛道」,而不能奉行善法,經文讀得再多、學問再深,仍是「不善法」,於己於人皆有損無益。

「學識高、權力大的人,心若無德,更會擾亂社會人群。」上人勉眾負起使命、老實修行,走入人群、接引眾生走上菩提大直道;人心導向正軌,人人有正確的人生「宗」旨、生活「教」育,自然能時時修善造福。

一法恆持

「真能讓人受用的道理,不在博大艱深,只要能持一法而身體力行,即是受益無窮。」早會時間,上人講述屏東尤振卿老師,運用「靜思語教學」讓平時頑皮、無法專注於課業的孩子收攝散逸心思,變成有禮貌、懂道理的好孩子。

當年盛行電動玩具,尤老師班上有一個孩子,某一天放學後和平常一樣往電玩店鑽,前腳剛踏進店裏,腦海中閃現老師在課堂上所教的靜思語:「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立刻轉身回家。

上人讚歎:「孩子心存道理,也能轉念,不做不應該做的事,如此即是教育之功。」

在美國,舊金山獵人角社區集合貧窮、失業和犯罪「三高」,常有販毒、幫派暴力事件;當地麥爾肯小學有九成學生來自低收入家庭,只能靠學校提供的早、午餐度日。慈濟人自二○○九年起,每週三天為學生提供數學輔導、中文和靜思語教學。

志工曾問一個二年級的孩子:「長大想要做什麼?」孩子回答想做搶匪。志工驚訝之餘更用心帶動,期盼在學生心中撒下善種子。

今年暑期營隊,慈濟人帶動孩子演繹「行願」,鼓勵他們不放棄希望。圓緣時,孩子們展現亮麗有自信的形態,此時再問他們長大要做什麼?很多人回答想當醫師、警察、律師、畫家、消防隊員,對未來充滿希望。

美國慈濟人的「幸福校園」計畫行之有年,志工長期投入心力,先以慈悲大愛幫助孩子與其家庭,再以智慧輔導孩子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上人肯定大家循循善誘,逐步清除孩子心中的惡念,引導善心浮現。

「善法如淨水,長期點滴灌溉,就能讓每一顆小種子發芽成長。」上人教導,有慈悲心就會行善造福,懂得運用智慧就能增長慧命;福與慧如雙足,前腳走、後腳放,只要起步,就能走到目的地。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