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潔絲瓦麗 我很好,別人也要好
撰文.許音包玲
從刻苦的生活中自強不息走到今天,
印度裔的拉潔絲並沒有停歇的念頭,
自己好,別人也要好,她發願協助同胞走出受助的環境,
邀約他們也成為人間菩薩!
 |
〔圖說〕穿上慈濟委員旗袍的拉潔絲,拍攝委員證件照,準備十一月返臺受證。(攝影/李偉建)
|
十一月六日來到臺灣,馬來西亞三十九歲的拉潔絲瓦麗(Rajeswari Raman)激動地說:「我見到上人的第一句話,將是『我要帶更多我的族群回來見上人』……」
拉潔絲為印度裔,信奉興都教,她一顆想要行善擴愛的心,在不分種族、不分宗教的慈濟,找到了可以付出的平臺。
「幾個月前,當我獲悉可以回去受證時,我楞了一下,頭腦一片空白。反應最大的反而是身邊的師兄姊,對我的道賀聲不斷,連剛從臺灣參加營隊回國下機的瑞珊師姊,也撥電話從機場講到住家。大家真的很疼惜我,把我當一家人對待。慈濟,是我的家;法親,是我的家人……」從小在大人吵鬧聲中長大,慈濟人的愛,讓拉潔絲感動地哽咽。
身為雪隆巴生第一顆印度裔種子及委員,她肩負著責任與使命,期待發揮愛的力量在印裔族群裏開枝散葉,一起為淨土努力。
回家的路戰戰兢兢
一九七五年,馬來西亞彭亨州加叻的一個種植業園丘,拉潔絲誕生了。身為家中第一個小娃兒,她的生活並不見得幸福。姊妹共侍一夫的媽媽及二媽,同住在園丘中非法小木屋;拉潔絲的到來只是曇花一現的歡樂,汲汲營營的生活還是要繼續。
拉潔絲的母親割膠幫補家計,酗酒的父親是卡車司機,收入有限,日子困苦。園丘的蜿蜒小路是拉潔絲回家必經之路,自懂事以來,她總是走得戰戰兢兢。父親醉酒後的打罵聲,媽媽及二媽的哭喊聲不時從屋裏傳出,讓拉潔絲小小的心靈覆蓋著滿滿的烏雲、恐慌及不安;繞道而行避開失去理智的父親,成了她每天的功課。
非法木屋被拆後,拉潔絲一家幾口窩在小棚(pondok)長達年餘。窄小的空間,父母親的摩擦依舊。五歲時,她跟著父親及二媽離開園丘去尋找更好的出路,輾轉來到雪蘭莪州的巴生落戶;但日子沒有變好,一樣吵鬧,她決定要脫離這樣的生活,不然生命沒有意義。
她努力讀書,希望能有好學歷找到好工作,脫離傳統印度家庭的宿命。但經濟壓力壓得她喘不過氣,她以好成績來申請獎學金;就讀高中時認識了華裔同學,進而成為好朋友,也開啟她和慈濟的因緣。
「適逢學校假期,我需要找兼職賺取生活費,所以我借住在這位朋友家,她的母親就是慈濟志工潘桂英。潘桂英並沒有因為我是印度人而看不起我,反而提供我生活所需,讓我安心地兼職長達三年,也成了我的乾媽。」
從局外人變成一分子
拉潔絲跟著潘桂英四處兼職,也看她做慈濟行善。「當時純粹看看,因為大家都是說華語,我聽不懂,只是蜻蜓點水般做做停停。直到七年前,潘桂英請英文組的志工來帶動我,促使我對慈濟產生了興趣。」拉潔絲閱讀了撰寫上人故事的著作《Master of Love and Mercy》,感動於上人在年輕時即願意提起全天下的「菜籃」,「我希望也能學上人一樣,協助我的族群走出受助的環境,一起來做人間菩薩。」
她的膚色、宗教、語言和華裔志工不同,有時無法敞開心懷;不過志工投來關愛的眼神,她有了改變:「剛開始來參加會議或共修,我總是坐在最後面,好像是局外人;只是志工們都很好,一視同仁,我才漸漸地從後面移到前面,也在大家的鼓勵下,拿起麥克風主持活動。」
大大小小的慈濟活動,拉潔絲忙得不可開交。在馬來西亞職工總會擔任行政祕書的她,薪水並不優渥,週休兩日若無法兼職,經濟就會出現危機。
「慈濟活動都在週日,我無法兼職,收入遽減。我拿著銀行發出的警告信,嚇呆了,向著瑞珊訴苦,那時心裏真的很不好受……」收入減少,活動中又難免出現摩擦,拉潔絲開始掙扎,慈濟路是否要繼續下去?
「感恩我身邊的善知識,我的組長伍麗萍講的一句話讓我銘記在心:我們是為自己做,不是為別人而做,最終受益的是自己。我將這句話時時警惕自己,也打斷了退轉的心。」她調整了兼職的時間,最終熬過經濟危機;欣悅的表情,讓人也替她開心。
 |
〔圖說〕屠妖節為印度裔興都教徒的新年,今年十月慈濟巴生支會為印裔照顧戶發放新年禮物,身穿印度傳統沙麗的拉潔絲(中)帶動同胞承擔工作;顏色鮮豔的古拉姆(kolam),用米粒和糯米粉組成,是佳節不可或缺的象徵。(攝影/陳抿錩)
|
找回幼年失去的親情
身為職工總會行政祕書,她曾去過二十多個國家,見識到不同的風土人情,也增長了她的慈悲心。「走訪很多個案,看到黑暗角落的不幸;自省或許我不是很富有的那個,但至少我是健全的,還有一口飯吃。」
單身的拉潔絲,剛開始邀約親友加入慈濟會員時,遇到了異樣及質問的眼光,家裏的長輩擔心她出家,印裔朋友怕她脫離興都教,一再給她考驗。但她想到上人的大愛,以及照顧戶的需要,硬著頭皮去迎接冷言冷語,「單身做慈濟不困難,身為印裔來做慈濟,才是大考驗啊!」
拉潔絲不反駁,而是以身作則,做到讓親戚朋友安心;更在特定的慈濟活動如屠妖節發放,邀約朋友們來參與,讓他們更認識慈濟這個佛教團體。「母親知道我在做好事,並沒有脫離本身的宗旨,給予我高度的支持。」拉潔絲無後顧之憂,精進在慈濟菩薩道上。
去年年底,她的脊椎骨出狀況,無論走到哪裏,志工知道她不舒服,總是熱情上前慰問,「我要費一番唇舌解釋,才能順利坐下;這些溫馨感受是我以前都沒有嘗過的,進入慈濟讓我成了大家疼惜的那位,我找回小時候失去的親情,我很感動。」拉潔絲為此流下歡喜的眼淚。
「社區中發生搶劫,大家的第一個念頭升起的就是——印度人做的!為什麼會這樣?所以,我要盡力去邀約更多的印裔來做慈濟。我邀你,你邀他,大家來做好事,心就會定,社會自然祥和,這也可以扭轉社會人士對印裔族群的看法。」
從刻苦的生活中自強不息走到今天,拉潔絲並沒有停歇的念頭。自己好,別人也要好,她說:「受證後,我不是只屬於馬來西亞巴生的志工,那裏有需要,我都會盡能力去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