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日 拔苦,牽起菩薩長情

8-29《農八月‧初五》
【靜思小語】付出的人感恩對方願意接受,接受的人感恩對方走入生命關懷。
苦既拔已,復為說法
「賺錢的歡喜,短暫就過去,法喜則是永存於心。」早會時間,上人開示,有緣接近苦難眾生,有機會在他們的心田裏種下善種子,要把握因緣,拉起菩薩長情,讓人間充滿愛與善。
將近一個月期間,慈濟志工踏遍高雄氣爆災區各角落,以不忍眾生苦的菩薩心懷,走到苦難人身邊,給予所需;付出的人感恩對方願意接受,接受的人則感恩這一群無親無故的人主動走入生命關懷。
「若不是過去結好緣,彼此之間怎能有如此真實、殷切的感情?」上人表示,過去結下善因緣,此時才能相聚,如今,要再為彼此拉起一分深遠的因緣——「苦既拔已,復為說法」,「讓鄉親安下心來聽法,走出苦難,走上菩薩大道。」
付出無求,還要感恩
「菩薩招生不只是募款,更要募心;有心去做,就有辦法突破困難。」德國慈濟人十月將遠赴波士尼亞賑災,返回精舍報告。上人感動於當地志工人力雖少卻勇於承擔,祝福大家就地招募人力、匯聚愛心能量,圓滿更多人間善事。
上人舉例,馬來西亞慈濟人要招募百萬菩薩,雪隆分會吳秀梅師姊前往菜市場募心募愛,苦口婆心對肉販解說「因緣果報」道理,期能在他們心中種下善種子,減少殺業。「即使被罵,她仍是以笑容面對,持續募心;短短一年之內就募得九百多位會員。」
佛法中以「三輪體空」說明菩薩境界,上人表示,慈濟人「付出無所求還要感恩」,真正是人間菩薩!
感同身受,發心立願
泰國醫界人士來訪,請教上人:「現今醫院管理多以營利為導向,如何才能突顯醫療救治生命『善的本質』?」
上人以慈濟醫院的營運為例說明,玉里、關山兩院位處偏遠鄉鎮,人才招募不易、資源亦少,兩位院長都須親自輪值急診;但在基金會支持下,十多年來已在花東縱谷搶救回無數危急生命。
「以愛為出發點的醫院,不能只考慮營利;有慈善基金會的支持,即使入不敷出,也能安住偏遠無醫之地,搶救生命,彌補醫療不足的缺憾。」
上人強調,慈善基金會必須鞏固、穩定,才能成為醫療志業的後盾,在現代社會中力行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宗旨。
時代不同,志業發展要與時俱進,然而好的傳統、精神理念仍要傳續。上人說明:「要善用尖端科技幫助志業推行,但是人倫道德與禮儀必須尊重、保護與發揚。」
過去佛法局限在叢林道場裏,上人表示,慈濟致力於讓佛法走出寺院、傳入人心,因而闡述「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的理念。「將佛陀教育存入心、落實在生活中,就是佛法生活化;看重自己也能成佛,志為菩薩為人群付出,即是菩薩人間化。」
上人強調,信仰佛法,是修養自己,而非求佛保佑。「看見眾生受苦如同自己受苦,任何地方發生災難都與『我』有關;提起佛菩薩的慈悲智慧,發心立願付出,就是慈濟人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