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日 願行合一

11/20《農十月‧二十一》
【靜思小語】有願無行,願不能成;有行無願,行不長久。
修福德,長智慧
雲嘉區受證暨歲末祝福典禮,近九十歲的程廖邁師姊,分享十幾年來每天清晨騎腳踏車出門做環保的喜悅。她表示自己從年輕勞動到老,從早忙到晚,不覺得累,能做事就很快樂。
有鄰居笑她傻,說慈濟很有錢都在救國外,為什麼還要做回收給慈濟。師姊聞言開導:「有錢才能救人啊!國內是人,國外也是人,能救人比被人家救好啊!」
上人讚歎師姊身體健康、心寬念純,樂於付出、不與人計較,還有智慧能適時開導人;除了自己行善,也要勸人為善。
「做環保不只照顧地球,也救助人心──引導人回歸簡樸知足。人人共同行善造福,就能共善業、共福業,讓社會祥和平安、氣候調順無災難。」
上人說,自己每天眼睛睜開,第一個念頭就是「感恩」,感恩能醒來,行動自如;第二個念頭是「虔誠」,要虔誠面對這一天,不去做錯誤的事,還要去助人,做有益社會、人間的事。「對的事,做就對了;做對的事就是智慧。行善就是在造福,累積生生世世的福德資糧。」
經是道,要力行
慈濟人須經過見習、培訓,修除不好的習氣,確實遵守慈濟十戒,才有資格受證。下午的歲末祝福典禮,上人期勉新受證的委員、慈誠,「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培養出蘊於內、形於外的人文氣質,且發自內心誠懇付出,才能得人信任。
「今後要秉持『佛心師志』,在人群中行善造福、結好緣。要像蓮花般出污泥而不染,不受濁世無明染著,修持六度萬行;以佛陀的大慈悲心,菩薩的堅定志願,生生世世力行菩薩道。」
上人教大家「慈悲等觀,人人慈善」,深入關懷社區中的貧困家庭或孤老殘疾者。「慈善與醫療志業緊密結合,用至誠的心為苦難人付出,也能感動、帶動其他人共同行善。」
與雲嘉慈濟人座談,上人指出,身體力行佛陀的教法,走入人間力行菩薩道,是慈濟特有的修行方法。
「『經者,道也;道者,路也』,道要確實去走,才能到達目的。念佛要念入心,還要發願──有願無行,願不成;有行無願,不久長,所以要願行合一。」上人表示,「靜思法脈勤行道」,這條道,即是佛陀所說的「經」,要身體力行;「慈濟宗門人間路」,利益人群是慈濟的宗旨,要走入人群去實踐。「要珍惜身處慈濟發祥地的因緣,殷勤精進,做出典範,慎勿放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