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40期
2011-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泰國
  主題報導‧朝鮮
  天涯共此情‧大陸
  寰宇慈濟
  關懷東日本大震災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40期
  十二日 身受災,心靈暢通無礙

 

◆10‧12《農九月‧十六》

【靜思小語】人人互助,打破隔閡,心靈的災難去除,社會就能祥和無災。

人間「大導師」

「學佛的目標,在自覺覺他,自度度人。面對受天災人禍所逼而流離失所的民眾,或心靈慌亂不安的人,菩薩都要設法救拔,讓人安身、安心、安定生活。」

世間災難頻繁,愈來愈多人身心無所依止,晨語時間,上人致勉,若人間菩薩愈多,人人少欲知足,生活回歸儉樸自然,愛人護大地,不只有助於社會祥和,亦能感得氣候調和、天下災難趨緩。

上人解說《無量義經》「菩薩處處為眾做大導師,能為生盲而作眼目,聾劓啞者作耳鼻舌,諸根毀缺能令具足」,經文所指「諸根毀缺」,並非生理上的缺陷,而是心思已亂,無法發揮耳目肢體良能。

「眾生迷茫,心靈充滿貪、瞋、癡、慢、疑等煩惱,佛陀說法,引導眾生去除煩惱、相信正法,使人人具正知正見,思想正向而明朗,六根不受欲念污染,而能口說好話、耳聽正法、手做好事、腳走好路,充分發揮人生良能。」

上人期待要廣招人間菩薩,讓人間有更多「大導師」,引導眾生行於正向;自修自度、自覺覺他、自利利人,則天下眾生就能平安。

「要為別人引導正向,自己的修行必須精進不懈。」上人例舉《法華經》描述,聞法大眾在日月燈明佛說法時專注靜定,「無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期待人人以此虔誠、精進之心,深切體會佛所說之法。

佛宣說《法華經》後,「即於梵、魔、沙門、婆羅門及天人、阿修羅眾中,而宣此言:『如來於今日中夜,當入無餘涅槃。』」上人指出,「無餘涅槃」是指修行已至不再受業力牽引,身心達到寂靜、清淨的光明境界;「寂靜、清淨與光明就在每一個人的內心,只要身心常處寂靜、光明之境界,就能與佛心契合。」
救世「大菩薩」

早會時間,上人欣然述說印尼慈濟人跟隨臺灣志業腳步,用心推動齋戒、懺悔、入經藏,不只努力招募人間菩薩,且推廣素食、宣導環保理念與做法,許多人因而歡喜茹素,並精進參與《水懺》讀書會與共修。

多年來,印尼發生大、小災難,慈濟人立即予以物質幫助與心靈安撫,從安身、安心到安生,迅速撫平居民的受災傷痛;在苦難人身心安頓後,尚且啟發他們的愛心、引導他們「入經藏」,是故上人讚歎印尼慈濟人做到《無量義經》所說的菩薩德行,「是諸眾生不請之師,是諸眾生安隱樂處,救處護處大依止處」,讓眾生身心皆有安穩依靠。

在泰國,慈濟人正在為了救助水患受災民眾而奔忙——湄南河過去定期氾濫,平均四、五年發生一次水災,水退後留下肥沃土壤,孕育泰國糧倉;近幾年卻年年水災,中部地區從今年八月開始淹水,泰國慈濟人自九月一日走進災區,勘災發放、供應熱食的足跡遍及彭世洛府、那空沙旺府、大城府、華富里府等地。

慈濟人去年在大城府賑災,認識帕棲醫院醫護人員,九月十五日接獲醫護人員提報,並陪同前往大城府衛生署了解災情,曼拍鄉公所主任納日帕女士向慈濟求援,慈濟人遂在曼拍鄉提供七天熱食。

曼拍鄉受災民眾八成是穆斯林,因宗教關係,食材上須有清真標誌,慈濟人採買時特別用心,各村村長也帶領村民前來協助煮食,村長更陪著慈濟人發放熱食、醫藥盒及家訪。十月一日舉辦感恩祈福會,村民特地製作伊斯蘭點心感恩志工。

災難中人人互助,打破宗教隔閡,各村同心協力,親如一家;曼拍鄉長表示,以前村民感情並不融洽,現在穆斯林和佛教徒不分彼此,大家同心協力,村民感情變好了。

「佛教徒能與穆斯林和樂相處,彼此互愛互動,雖然生活尚未脫離水災的苦難,但是人心暢通無礙;心靈的災難去除,就能讓社會祥和,人人合心協力,共度難關!」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