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39期
2011-10-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南非德本
  特別報導‧關懷東日本大震災
  喜樂證言
  慈善國際‧泰國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39期
  十四日 提起毅力,放下身段

 

◆9‧14《農八月‧十七》

【靜思小語】發心立願付出,要有毅力,還要放下身段,才能恆持。

用愛守護,醫病醫心

來臺參加國際人醫年會的福鼎市醫院李聲國主任等十五位醫護人員,入精舍與上人座談。李主任提到,福鼎醫院今年入選大陸百大醫院,評審委員對醫院的人文印象十分深刻。

上人讚歎福鼎市醫院醫師如佛、護士如觀世音,這分慈濟人文難能可貴;醫護有使命,就會受人尊敬。「醫院的硬體建設要宏偉、華麗並不困難,但要建立對醫療的使命感,能夠無私而真誠的付出,卻非易事;唯有提升人文——即人與人之間的合和互協。」

座中有醫師坦言,曾經在對待病患時,產生高知識分子的傲氣。上人言,傲氣使病患感覺不受醫師的重視,要放下身段、縮小自己,帶著微笑、輕聲細語,爭取每分每秒搶救病患。「若能用溫和的態度與滿懷的愛去接觸病患,他會對醫師產生信心;信任感加深,再搭配藥物治療,病很快就會好起來。」

另一位醫師提起母親日前中風,臥病在床。上人致勉,莫認為自己行醫救人,為何親人會生病?「每一個人在過去幾生中,歷經種種因緣業報而寫下這一世的劇本。今生有緣在人生舞臺上飾演母子,需盡心力,將自己的角色扮演好。如身為醫師,在母親身體有恙時,幫助她減輕痛苦,甚至轉變心態——能讓她心安無埋怨,就是孝順。」 

談及「齋戒茹素」,上人表示其實並不困難,素食能救地球,同時也是尊重生命。「動物與人類一樣有生命,當牠被宰殺時,身軀因恐懼激發許多毒素,人類在食用後往往對健康造成傷害。因此推廣素食既是尊重生命、培養愛心,同時也有益自己健康。」


鍥而不捨,成就道心

與新加坡劉濟雨、柬埔寨釋順和師兄等人談話,上人表示,將愛的理念傳播出去前,需先建立起心靈的平臺。「慈濟的慈善工作不是一般的慈善,一定要關懷到心靈層面。若沒有內修,信仰就會偏差;或是付出的同時,卻依舊吃喝玩樂,如此實無意義可言。」

上人以馬來西亞慈濟人在緬甸濟貧教富為例指出,在濟助貧困的同時,也要膚慰受助者的心靈,「引導其了解『施比受更有福』,將本具有的善良之心帶動起來,這才是真正徹底的救濟。」

多數海外慈濟人都是在人少地廣的情況下,克服萬難推展慈濟志業。上人致勉:「能為大愛而犧牲小愛的時間,需有毅力還要能放下身段;遇到困難時,要提起『個人事小、天下事大』的精神,再接再厲恆持下去。」

上人教導,不要有「我是為慈濟而犧牲」的委屈、不平衡心態,需以「成就人人道心在我」自勉,發大心立大願,放下身段、縮小自己,坦然接受一切考驗。

「期許大家不只是一顆善的種子,而是一棵結實纍纍的大樹,樹上結滿大愛果子,讓人人能享用,且進一步回饋社會;人人心靈有慈悲與愛,就能讓世界充滿希望。」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