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5期
2013-1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5期
  二十三日 閒言雜語,莫上心頭

◆11‧23《農十月‧二十一》

【靜思小語】閒言雜語,如風聲無影,莫重重放在心上,造成付出的罣礙。

提升人生幸福品質

與大林慈濟醫院院長、副院長們談話,得知護理師因值班時段不同,在宿舍睡眠有相互干擾現象,有人因而離職;上人表示,任何環境都難免有吵雜的聲響,即使在自己的小家庭也是如此。「要自我訓練,學習適應環境,才不會自我困擾;且將心比心,輕手輕腳不去吵到別人。」

上人也提醒主管,要體貼、疼惜護理師。「要像家人般,對他們付出真誠的愛,有愛才會體貼。有愛的互動、家人般的體貼,自然能讓他們融入這個溫馨的家。」

女性有無比的韌性,上人表示,天主教有聖母的溫柔女性形象;佛教有觀世音菩薩,能應世間眾生需要,現三十二種化身;南丁格爾發揮母性之愛,投入戰區膚慰病苦。「這些女性以其悲心深重,普受世人敬仰,期許護理師們激發良能,在崗位上展現母性之愛,提升生命價值。」

現今醫界面臨「四大皆空」、「五大皆空」現象,上人表示,「空」的問題,可以「妙有」解決。「『妙有』,就是要提起生命的價值觀及使命感——要時時自問:從醫所為何來?人生最後留下多少價值?」

全球人口愈來愈多,人類平均壽命提高,疾病也愈來愈多。上人表示,生命與醫療息息相關,若兩者失去平衡,未來人們的健康堪慮。

在當今社會背景下,要永續經營醫療志業並不容易;但上人疼惜世間眾生、希望人間生態平衡,遂將無限的期待寄託在醫護人員身上。「如何引導年輕人負起從醫使命,使未來生命與醫療不失衡,請大家多用心!」

上人期待大家要以真誠的愛互動,自然就不怕工作辛苦,而有力量不斷向前,走出醫療志業的坦途。「四大志業裏,慈善志業是為人間疾苦而付出、拔除無常苦難;醫療志業是為守護生命健康而付出、拔除病苦。唯有人人健康、平安,才能提升人生幸福的品質。」


不請之師,竭力拔苦

雲嘉歲末祝福典禮中,上人對新受證委員、慈誠開示,慈濟有許多功能組,都是應社會所需而設立;既甘願歡喜地走入慈濟宗門,要盡力投入功能組隊,為社會服務。

「走入慈濟宗門,要承接靜思法脈,引法入心。『法』就如人體的神經中樞,神經中樞健康,則思考、行動自如。心中有法,就能行於菩薩道,一切作為都在行善、造福。反之,心中無法,一念動、無明生,利欲薰心、唯利是圖,偏離了倫理軌道,起心動念、舉止動作,都不利於大地人群。」

上人慨嘆,人心貪欲破壞大地、造成四大不調的災難;人心不調興起戰禍,使得許多無辜百姓家園破碎、失去至親至愛之人,甚至逃到他國成為難民。

「人心脫離倫理道德軌道,的確很可怕。若能有正信的宗教依歸,就能啟發善念、帶動愛的能量。」

過去一年中,全球慈濟人天天走入人群,救拔眾生苦難。上人引述《無量義經》經文,讚歎慈濟人是眾生的「不請之師」——哪裏有災難,不須別人邀請,就想盡辦法前往救助、拔苦;而且是眾生「安隱樂處」——苦難人看到慈濟人就安心了,在慈濟人膚慰下,盡情宣洩悲傷痛苦。「所以慈濟人是眾生『救處、護處、大依止處』,是苦難人心中最安穩的依靠。」

欲淨化天地、輔正人心,不能只靠少數人的力量。上人殷殷教眾,要與法親合和互協,用付出無所求的大愛,感動、接引更多人投入人間菩薩行列。

「在五濁惡世裏,慈濟人要樹立典範。良好的典範,要從人人的言行表達——與同師、同道、同志願的法親,要用感恩、尊重、愛相互對待。」

上人期勉慈濟人恆持「佛心師志」,時時與人間菩薩為伴,共同為社會人群付出、為社會祥和而努力,為天下凝聚愛的能量。


深觀因緣,面對逆境

有位婦人的先生以販售釣具為生,初入慈濟時,有次聽人說:「不要把殺業帶進來。」此語重重打在她心中,成為做慈濟的罣礙。

「只是聲音而已,聲音消逝不留影,何必執著呢?旁人的閒言雜語,不過是風聲無影,不要重重放在心上。真正有心付出,就要把握因緣做慈濟。」

上人表示,自己的心,唯有自己能打開;要用心做慈濟,有機會帶先生投入,夫妻倆邊做邊體會,就能深知行行出狀元,不一定要經營釣具行。

另一位婦人滿面愁容而來,表示先生酒駕往生,三個孩子中有兩人是更生人,她心中悲苦,難以言喻。

「人生多苦。子女自有其人生,有時親如父母,也無可奈何。」上人慰勉,慈濟人常去監獄度化,更生人服刑期滿出來後,也能發心去度人;作母親的若能投入慈濟、做得滿心歡喜,孩子出獄後或許也會跟著做,導正人生方向。

人吃五穀雜糧,病痛難免。對於病者,上人慈示,心要放開,才能歡喜過日子。

感於人生多苦,上人慨言,莫只為賺錢,庸庸碌碌一生;就如菲律賓海燕颱風來襲前,很多人還充滿希望、計畫著下一刻,沒想到一陣狂風巨浪,就將一切歸於零。

計算金額的「兆」,與閩南語的「走」同音。上人以此警眾:「凡事都要看開。一生忙於堆砌錢財數字,從一到九,後面一直加零,加到數以『兆』計時,人生就差不多也該『走』了!所以,何必執著錢財數字呢?及時付出,才是真的!要發揮生命良能、提升生命價值。」


路要鋪平,且耐重壓


對雲嘉四合一幹部開示,上人感恩人人道心不減,用心經營人間菩薩道場,很精進、很貼心。

七月行腳時,看見環保志工們無畏辛苦、不怕髒臭,專注分類工作,上人內心既疼惜亦不捨;這次一來雲林,在地慈濟人就請師父安心,已在社區加強宣導「清淨在源頭」,也改善了環保站的回收分類做法。

「師父輕輕一句提醒,大家認真傳達並落實,讓師父很感動!」上人稱許雲嘉地區有「草根味,人文質」——有鄉間的純樸特性,並且富有人文氣質,實為難得;期許更加精進「薰法香」,殷勤聞法、學法入心。

「經者,道也;道者,路也。經典就是一條菩提道,也是一條覺悟的道路。欲行菩提大道、覺悟世間真理,須先用愛鋪平人間路,自能連接菩提道。」

上人強調,覺悟之路就在面前,但若沒有身體力行,終究原地踏步。「路,要靠自己鋪。就像鋪連鎖磚一樣,人人合心協力,一塊一塊緊密連接,才能把道路鋪得平坦;還要能經得起壓力——無論多麼重、多麼大的車輛輾過,皆安然無恙,讓大家安穩行走。」

蔡清森師兄、黃彩雲師姊夫婦,長期在雲林鄉間耕耘環保,亦承擔組隊幹部。清森師兄方才在臺上哽咽地說,當彩雲師姊還在猶豫是否承接和氣組長時,夢見上人的肩膀磨破皮了……因而深感懺悔,毅然承擔。夫妻兩人發願做更多、為上人分攤重擔。

「的確,天下的擔子很大,我真的磨破皮了!」上人引述師兄所言,教眾共同肩挑天下重任,且要持續接引人間菩薩,凝聚愛與善的大力量。


不結惡緣,更結福緣

慈濟之美,美在拉長情、擴大愛,美在三輪體空無所求,美在付出、付出、再付出。上人強調,要擴大愛、拉長情,就要投入人群去付出。

「修行,要福慧雙修——不只要修得心清淨、不和眾生結惡緣;還要進一步與眾生結福緣。更重要的是,雖入人群,能保持清淨心,不受人群的煩惱濁氣污染。」

人群中有無量法門,上人提醒,入人群之前,自己必須法入心。「若心中有法,就能以清淨明朗的心觀世間相,從而增長智慧;反之,法不入心、缺乏人群的磨練,一點點境界現前就起煩惱,妨礙了自我道心,也會障礙前進的道路。」

人生無常,上人希望大家腳踏實地,走在這條菩薩大道上。「既然生而為人,就要面對著真實的人生境界、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坦然接受逆境。自己的慧命,必須靠自己照顧,要把握時間,在人群中成就道業。」

菲律賓海燕颱風賑災行動,昨天抵達的第二梯次賑災團五十五人,已與先遣團會合;今日上午在獨魯萬市義診、下午於奧莫克展開大型發放與義診。離開雲林聯絡處往臺南途中,上人透過車上視訊,關心奧莫克發放現場實況、慰勉前線志工。

抵臺南靜思堂,書軒小志工熱情捐竹筒護持菲律賓賑災。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