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5期
2013-1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5期
  十日 以正心接受正法

◆11‧10《農十月‧初八》

【靜思小語】反省改過、反璞歸真;反黑歸白、反惡向善。

虔誠,凝聚善福

於板橋靜思堂聽取第一梯次海外培訓委員慈誠分享,有人言及,過去沈迷菸酒、賭博等惡習,不僅傷害身體健康,也連累家庭,甚至因行為脫序,危害社會人群。

上人感嘆,一般人總是隨著外在境界誘惑,為所欲為、茫然不知對錯。「人心無明、方向偏差、造作惡業,社會風氣愈趨低劣,天地大乾坤四大不調;追根究柢,天地災難的源頭,起於人心。」

天地間有形之物皆有「成、住、壞、空」,上人教勉,要讓地球健健康康、「住」得長久,人人都須改變奢侈浪費的生活習慣,才不會為了眼前享受,透支後代子孫所需的資源。「聞法覺悟,更要身體力行。期待大家反省改過,反璞歸真、反黑歸白、反惡向善。」

馬來西亞慈濟人分享,參與「晨鐘起,薰法香」之後法喜充滿,因而帶動鄉親用心聞法、了解道理,改變生活習慣。

上人感恩人間菩薩如農夫,將善種子播撒到世界各地,細心呵護粒粒種子萌芽。

「佛陀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就是要度化眾生。大家要相互扶持、彼此勉勵,菩薩道上穩步前進。以正心接受佛法,朝正向的人生道路直行;人人心中有法,少造惡業,凝聚善與福,這就是師父最大的期待!」


精進,與師貼心

與馬來西亞、紐西蘭、澳洲慈濟人座談,上人表示,並非行善造福就能保障一生平安健康。「師父天天都在為慈濟事忙碌,同樣也有病來磨;請大家提起正知、正見、正信,生病了要坦然接受,莫忌諱求醫。」

馬來西亞檳城年輕同仁崔勤凱,出生就沒有雙手,卻用功上進,畢業後來到分會任職;他謹記上人叮嚀,日日「晨鐘起,薰法香」,起初因為聽不懂閩南語而總是打瞌睡,他深感懺悔,自我惕厲不能再昏沈,於是聽法時專注於耳根,心無旁騖;某一天竟開始聽得懂上人所說,且一面聽法,一面用左腳做筆記。

「師父所說的話,每一句、每一字,他都沒有遺漏,字字都寫得正確。由此可見,凡事只要有心就不難。雖然他有先天的肢體缺陷,但是在我眼中,他是身心健全的年輕人!」

上人以勤凱師兄為例,鼓勵身有疾恙的師兄、師姊,把握時間精進聞法、為眾付出,開拓自我生命的廣度與深度;「日日早起聞法,才能貼近師父的心。」


清淨,出離火宅

第二場溫馨座談有馬來西亞雪隆分會、汶萊,共兩百七十六位師兄師姊參與。上人提醒,「三界如火宅」並非只是指外在有形的世界正在崩壞,「人心也有『三界』,若心靈煩惱熾盛如烈火,亦將危及心宅。」

近日聽聞一位海外志工分享,過去心靈懵懂,隨著欲念飲酒、吸菸、吸毒、賭博成癮而不由自主,日益沈淪;雖有心戒除,卻受不了誘惑再犯,直到接觸慈濟才真正定下心來。

「心起欲念,驅使人追求享受,以致多造惡業,禍及自他;要出離火宅,就要『有法度』。」上人說明,凡夫雖有聞法的歡喜心,但欲念不斷複製煩惱。「煩惱心大,聞法的歡喜心薄弱,就變得『頭小身大』——頭能通過火宅的門,身體卻太大了出不去。看似門太小了,其實是人心欲念深重、煩惱太多、心門太窄。」

人心的煩惱欲念從何而來?上人指出,是從眼睛可見、可接觸到的「色」所引起。「心起欲念,就會貪著;求取而不得,即起煩惱。」

煩惱無形無色,看不見、摸不著,卻會讓人憂鬱成疾。心病比身病更難醫治。「心起無明,就會受煩惱牽絆;人間的情愛也會彼此糾纏。愛得深,障礙更大,心靈脫離不了『三界』。」

馬來西亞李彩蘭師姊,三年前返臺受證,隔天暈眩昏倒,緊急送醫發現是腦瘤破裂,搶救無效。她的先生陳友福雖然難以接受突如其來的噩耗,還是徵得孩子同意,幫彩蘭師姊圓滿器官捐贈心願。師兄為延續太太的心願,回到馬來西亞從環保做起、進而培訓,今日上人為他授證。

上人開示,人生的自然法則無法改變,有些弟子此生緣盡,捨此投彼去,但是他們法入心,自然「來去自如」。「不會因為『去』而痛,也不會因為『來』而迷。認清因緣聚散,心中有法,才能看得透徹。」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